华西都市报 -A4 要闻-
A4要闻
  • ·荣县大佛:掌托牟尼珠全国独一无二
  • ·四川有石窟2134处 总量排全国第一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荣县大佛:掌托牟尼珠全国独一无二

唐宋时期荣州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敬佛崇佛氛围浓厚

荣县大佛通高36.67米。

摩崖造像

  “你看大佛左掌中的牟尼珠,是赐予荣州儿女圆满、祥瑞的意思。这个祝福,已经护佑了荣州大地1000多年。”近日,在被称为世界第一大释迦牟尼石刻佛像的荣县大佛面前,荣县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主任曾德向记者道出了这尊佛像鲜为人知的秘密。
  荣县大佛位于自贡市荣县县城东郊,始建于唐代,佛像坐南面北,通高36.67米。大佛石窟历史悠久、艺术水平极佳,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因此,民间素有“嘉州大佛雄、荣县大佛美”之说法。2006年,荣县大佛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佛依山而凿
神情肃穆威严而又显宽宏慈悲

  在荣县大佛的山脚下,远远望去,大佛的面容依稀可见。
  经过长长的石梯拾级而上,便到了大佛的脚下。抬眼望去,只见大佛凝视远方,宝相庄严,慈悲肃穆。
  曾德介绍,荣县大佛为倚坐式,依山而凿,着通肩式“宽衣博袖”服饰,形式和风格更趋中国化。其雕饰细腻,面部丰满,鼻高唇薄,两肩宽厚,双耳垂肩,神情肃穆威严而又显宽宏慈悲、安详宁静,既具有男性肃穆威严的端庄气派,又有女性的纯洁慈爱和雍容典雅。
  “大佛右手抚膝,左手托珠。”曾德介绍,其掌中托牟尼珠,这在全国大型石刻造像中独一无二,有赐予荣州儿女圆满、祥瑞之意。
  据了解,荣县大佛寺占地近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全系古建筑或仿古建筑,内有龙洞摩崖造像、达摩渡江石刻、啸台罗汉群像等10余龛50余尊造像,以及题刻、石碑等附属文物多处。山上山下绿树成荫,悠久的人文景观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使荣县大佛寺成为川南地区颇富吸引力的文旅胜地,也是自贡世界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

荣城州府建制
使其成为唐宋时期的“中心”

  古人为什么要修建荣县大佛?专家介绍,其实早在唐宋时期,荣州大地便有敬佛、崇佛的社会氛围。唐宋王朝统治者出于调和社会矛盾,将儒家思想作为教化民众的一种补充,对佛教采取了利用、倡导的积极态度。
  “唐宋时期,佛教僧侣的学识修持、文人雅士的礼佛参禅,让礼佛拜佛在民间蔚然成风,社会各阶层有着强烈的崇佛热情,而崇佛、礼佛的行为则表现在修造寺庙、镌造佛像等各个方面。”曾德说,当时民众通过烧香拜佛、供奉果品、布施斋僧、修建寺庙、塑像造塔、刻印佛经等方式表达对佛、菩萨的敬仰崇拜。广大善男信女供奉礼拜佛像,寄托自己的愿望,祈福祛凶,保佑平安,把佛像当成有求必应的万能的保护神。
  除此以外,唐时设荣州,辖大牢、旭川、资官、威远、公井、和义6县,南宋理宗绍定年间,改荣州为绍熙府。“荣虽出谷南,实为郡国一都会。”荣城州府建制,使其成为周边较大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经济发达,财力充沛,也是能开凿大佛的重要原因。
  荣县的盐和铁自古著称。《汉志》载:“南安有盐官铁官”。荣县众多的卤井遗址及铁厂镇的汉代冶铁遗址就是有力证明。同时,荣县的酒文化、茶文化、陶文化在历史的悠长画卷上更是分外妖娆,声名远播。而在当时,盐、铁、酒、茶、陶均为官府专控商品,属于高利润行业。综合看来,唐宋时期荣州民众的富足和官府赋税的充盈是毋庸置疑的。

数量多题材广
全县登记在册造像石刻30余处

  “我县石窟寺及石刻遗存十分丰富,全县范围内登记在册的造像石刻有30余处,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8处(其中国家级1处,荣县大佛石窟),省级4处(后龙山摩崖造像、荣县二佛、吕仙崖摩崖造像、芭蕉湾摩崖造像)。”曾德介绍,从造像内容来看,多为佛教题材造像,数量最多的是龛内造一佛多尊像的龛窟,数量较多的还有单尊像,其次是两尊并列的龛窟;比较突出的是大型倚坐佛像。全县范围内有倚坐佛像16尊,包括大佛寺主尊、二佛寺主尊等,体量巨大;还有二佛寺的天王立像身形巨大,龛高509厘米,可能是四川地区现存毗沙门天王造像中最大的一尊。另外,龙洞的天王立像残高370厘米,体量亦不小。
  从年代来看,荣县造像多为唐宋时期凿刻,年代十分久远。
  截至目前,荣县拥有登记在册的不可移动文物数量500余处,其中石窟寺石刻是荣县文物的优势和特色,多年来成为蜚声世界、广大中外游客青睐的旅游景点。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刘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