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1 财经-
A11财经
  • ·以AI技术唤醒“沉睡”的医疗保险大数据
  • ·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回购金额逾1100亿元
  • ·上海数据交易所揭牌成立
  • ·白杰品股 新高度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创办知识视觉科技的向飞

以AI技术唤醒“沉睡”的医疗保险大数据

成都知识视觉科技创始人向飞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熊英英

  “医疗AI落地的关键在于医生是否满意,要把技术、产品变成他们的刚需。”这是向飞在医疗领域创业多年的感受,也是医疗AI落地的一大“拦路虎”。
  从最早从事数字出版,到进入医疗行业;从聚焦于病理AI,到现在专注于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医疗保险联动,向飞坦言,在创业路上摸爬滚打十余年,“走了不少弯路”。作为一个80后创业者,如今他的头发已经白了一圈。
  而在不断转型的过程中,向飞也渐渐摸索出最实际的市场需求,让人工智能技术与医疗保险行业擦出新的火花。

谈医疗AI落地
既要有应用需求也要技术进步

  人到底为什么会得癌症?为什么会衰老?为什么会得这些疾病?向飞常常思考这些问题,学计算机出身的他一直对医疗行业抱有极大兴趣,并于2011年正式踏入这个领域,其间一直从事医疗器械研发与临床试验。2016年,他开始涉足医疗AI相关业务,成立了成都知识视觉科技。
  “虽然我们懂技术,但其实那个时候连路都没找到。”而一次机缘巧合与医疗界巨头罗氏诊断达成合作,团队开始了在病理AI方向的探索。
  向飞介绍,通常医生在做病理诊断时,需要先进行组织样本采集,通过显微镜观察,对样本细胞结构进行分析,并结合自身经验作出判断,整个过程不仅耗时长,准确率也不高。如果能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从数字病理图像中识别癌细胞,将大大提升医生的工作效率。
  但真正实践下来,发现这条路很难走。“一方面我们无法真正解决病理医生的需求,由于病理影像数据标准化难度大,他们要求速度足够快足够准,现在的AI还做不到;另一方面,没有相应的收费体系,企业投入的精力难以变现。”向飞总结说。
  而这次尝试也让他认识到,要真正走进市场中寻找需求,并且是AI技术能够快速实现的需求。此后,团队开始了在更多领域的应用探索,并很快从保险公司发现了商机。

谈业务转型
唤醒“沉睡”的医疗保险大数据

  彼时,百万医疗险持续火爆,也带动了互联网健康险市场的发展。向飞介绍,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国内5%-10%的医疗费用是通过商业健康险赔付,用户在申请保险理赔时,需要将全部诊疗信息,包括各种医疗单证拍照、上传,保险公司据此进行核赔理算。
  “这意味着保险公司掌握着大量的医疗单证图像数据,由于用户上传的医疗单证包含了处方笺、病理报告、影像报告、费用清单、发票近40类,没有统一样式,不同医院所开具的单证格式也不同,导致这些数据并没有被利用起来。”在他看来,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不仅可以提升保险公司的风控费控能力,同时还能进一步发掘病患需求,创新出更符合需求的数据产品和服务,实现运营增值。
  于是在2018年,怀着这样的目标,向飞带领团队开始新一轮业务转型,专注于院外医疗大数据处理,充分利用前期积累的AI技术成果,将用户上传的图像信息进行文本化、结构化、标准化和知识化整理,完成对患者健康状况和诊疗过程的用户画像。
  目前,知识视觉已和国内多家头部保险公司、互联网医院、健康管理公司以及药企开展合作,将数万件医疗单证图像转化为医疗数据资产。

谈创业感受
深入市场才能发掘真实需求

  事实上,转型的头两年,也是向飞压力最大的两年。“内心会很煎熬,担心走错路,投入这么多是不是有回报。”他回忆,当时一门心思搞研发,公司几乎没有太多收益,一直到去年开始有了收入,产品得到客户认可,自己才稍微松一口气。但如果要从头再来,可能不会选择这样一条“技工贸”的创业路线。
  关于技工贸和贸工技的路线之争,一直是业界讨论的话题。向飞表示,作为一个过来人,会建议创业者选择后者。“核心是在于你在做贸易的时候,能够近距离感受上下游,才能知道市场真正需要什么。”基于真实需求所研发出的技术产品,才会有更大更好的落地机会。
  至于接下来的发展规划,向飞表示,如何拓宽推广渠道、更好地展示产品和服务,可能是需要重点突破的方向。同时,也希望政府部门能够更好地发挥桥梁作用,为广大创业企业搭建合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