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6 品读-
A16品读
  • ·莫言余华对话堪比相声专场
  • ·施施然新诗集
  • ·“杯盘碗盏溢诗情”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新版《生死疲劳》发布

莫言余华对话堪比相声专场

莫言

余华

《生死疲劳》

  长篇小说《生死疲劳》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2022年,新版《生死疲劳》由读客文化打造,新增莫言再版序、原创插画、原创人物关系图,还特别收录了莫言的书法打油诗和莫言漫像。
  1月7日,莫言携余华、西川两位文坛老友,举行了新版《生死疲劳》线上发布会。当晚直播间人气爆棚,很多年轻面孔涌入,引发弹幕互动热潮。网友大呼“这三个文学大咖聚在一起,堪比德云社开会”。

幽默语言逗乐网友

  莫言与余华于1988年进入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学习时是室友,还是“睡在上下铺的兄弟”。为了支持多年好友,余华特地赶到新版《生死疲劳》发布会。两人现场回忆起当年的爆笑往事,余华笑称,刚得知被学校分到跟莫言一个宿舍时“特别高兴”,因为“慕名已久”。
  被网友问及二人当年的校园生活时,余华爆料二人同寝室时曾共用一支牙膏,引发围观网友一阵爆笑欢呼。莫言则回忆二人更有趣的细节——同住一屋时,莫言正在创作《酒国》,余华正写着处女作《细雨中呼喊》,二人中间只隔一个柜子,“能听到笔尖摩擦稿纸的沙沙声,甚至能够听到彼此喘气的声音”。柜子中间有条缝,写累了,往后一靠,两个人眼神交汇,“然后灵感突然没了,他也写不下去了,我也写不下去了。”最后的解决办法是莫言挂了一个挂历,把这条缝挡住,这才“顺利地完成了各自的小说”。
  莫言说,回想这些往事,在觉得亲切、温暖和美好的同时,又感慨时间飞逝。那时的物质条件跟现在没法比,但是那时的很多欢乐,现在也无法复制。
  两位实力作家的交流肯定少不了文学。写完《生死疲劳》后莫言立即送给了余华一本,余华读得如痴如醉。为了参加新版《生死疲劳》发布会,余华特地重读了这本书,“每个段落都紧紧抓住了我,既看得热泪盈眶,又不断地在笑。”说完余华话锋一转,不忘调侃起老友:“虽然我看哭了,不过莫言更容易哭,他看个电视剧都哭。”
  整场发布会期间,网友互动热烈,纷纷表示两位大师的幽默让自己笑得“面膜都裂开了”。有网友留言说,“本来想来学习文学的,现在只想听脱口秀”。还有网友说:“他们几个聚在一起都可以开个德云社了。”还有位网友总结得更精辟:“两位老师的作品悲伤,日常又这么幽默,真是把悲伤带给读者,把欢乐留给自己”。

43天完成43万字初稿

  对于莫言本人,余华也是抑制不住地赞赏:“通过七个或人或动物的形象,来完成一个主人公的形象,这在世界文学史上是没有的,以后也不会有了。即便有也只能莫言才能写,别人写不了。”他还批评如今的评论家们在寻找伟大的小说时总在国外小说里找,在历史类小说里找,没有认识到自己身边就有伟大的小说。在余华看来,《生死疲劳》就是一本堪称伟大的小说。
  余华还拿《生死疲劳》和自己的代表作《活着》进行阐述,他说“假如要用中国文学里的某本书来解释《活着》写的是什么,用《生死疲劳》是最好的。反过来也一样,如果要解释《生死疲劳》讲的是什么,那就是《活着》。”
  莫言谈及创作过程时也异常兴奋,他多次提到自己当时“兴奋得不得了”,“一边写一边哆嗦,抖腿”,把这个构思了43年的故事用43天一气呵成。怪不得连余华都说,“小说家都想进入一种疯狂、癫狂,一种完全不知道自己存在的状态。莫言最让人羡慕的就是很容易进入这种状态,而且进得特别快。” 封面新闻记者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