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6 要闻-
A6要闻
  • ·两 会 新 观 察
  • ·寻路长江国家文化公园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寻路长江国家文化公园

全国政协委员贺云翱:这是一个关于梦想与未来的故事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贺云翱

  

星汉灿烂长江文脉“只有国家文化公园,才能承载起整个长江文化的保护”

  对于贺云翱牵头提交的建议尽早建立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提案,去年8月,他收到了文旅部主办,结合中宣部、国家发改委、国家文物局等多个部委的联合回复,回复中表示:“要创造条件,尽早总结在建国家文化公园的经验,落实长江文化公园的建设。”
  “那时我就感觉到,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已经在路上了。”贺云翱觉得,“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恰当其时。”
  从学术研究上看,对比黄河流域的文明在古代文献中留下的诸多记录,长江流域的文明缺少这样系统的记录,“三星堆、良渚、新干大墓等都是很辉煌的文明,但古代文献中却没有一个字的记载。”直到上世纪80年代,长江文化研究才进入高峰期,其独特地位和伟大创造是逐渐被考古学家挖掘出来的,由此遂有了“长江文化也是中华文明摇篮”的概念。
  “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吴越文化圈、楚湘文化圈、巴蜀文化圈以及周边的滇文化圈、羌文化圈等都曾出现在长江文化带上。”贺云翱认为,长江文化的研究挖掘已经到了新的阶段,亟需更大的统筹规划和联动合作。
  2017年,国家文化公园的概念被首次提出。此后几年里,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陆续获得审议通过。
  “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自信这一时代课题被强调,那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贺云翱相信,国家文化公园中承载着更为重大深远的时代使命。
  贺云翱深度参与了全国政协组织的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前期考察调研。在此过程中,他深刻感受到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大意义。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为例,启动建设以来,整个大运河沿线的各类文物、世界遗产、非遗、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自然遗产等的保护和利用水平,都比过去有了很大提升,“只有通过这样的行动才能实现真正的全面系统的保护传承,也只有由国家统筹规划的国家文化公园,才能承载起整个长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贺云翱说。

文化建设自主创新“一江奔腾,回答经济、文化、生态在此叠加的时代命题”

  事实上,在贺云翱看来,国家文化公园的概念以及实践,本身就是新时代文化建设上的自主创新,“我之前查过一些资料,其他国家没有国家文化公园这样的说法。这样一个创新型的文化建设工程,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成就。”
  对于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从已经卓有成效的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上看,一批标志性建设项目相继实施,一批重点基础工程建设陆续展开,一批重点建设区示范先行,中央和地方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沿线文物和文化资源家底不断得到发掘彰显,保护状况持续改善。贺云翱认为,更为重要的,是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空间不断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弘扬。
  眼下,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正式启动。毫无疑问,这将是一个体量巨大的文化空间或者说文化廊道,里面有大量经过长期创造、积淀保存到今天的优秀文化遗产。加上长江经济带、长江生态屏障建设,至此,一江奔腾,经济、文化、生态领域的期待在此叠加。
  那么,该如何看待这三个领域之间的关系?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贺云翱提交的提案中,提及如何促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长江经济带与长江生态文明建设相互协调发展,“这也是属于长江的时代命题。”
  他认为,从长江沿线的发展而言,上世纪80年代专家提出了“T”字形空间战略发展概念,其中“T”的“一横”是沿海,“一竖”就是长江;上世纪90年代,随着浦东开发和三峡工程建设等重大决策的相继实施,国家提出发展“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江地区经济”的战略构想,将大西南大西北到大东南全面带动起来;在长江经济带建设势如破竹之时,2016年,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指导下,长江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发展引导,在一江清水向东流的高质量发展中,2022年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适时启动建设,“每一步都走得很稳,循序精进,基础扎实。可以说,这就是科学决策,尊重规律。”
  贺云翱相信,棋盘的终端,直指文明新形态,“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这正是长江保护建设中正在进行的宏图。
  “从原本的经济建设方略推进到文化建设。”贺云翱解释道,长江经济带的建设正从物质文明建设到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眼下的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正对标精神文明建设,“三者叠加,其中自然包含着社会文明和政治文明的深刻诉求,长江一线最有条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文明形态的先行区域!”
  命题的答案也早已给出。
  “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都要以人民为中心。”贺云翱表示,三者都是以人民为本,实事求是地统筹、协调推进,处理好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关系,使多个文明指向互相支撑、东中西部协同发展,这样建成的才能叫国家文化公园,也才能回答好这个时代命题。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范围涉及13个省区市”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时代命题,千年之变。眼下,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范围综合考虑长江干流区域和长江经济带区域,涉及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青海13个省区市。贺云翱估计,建设实施方案和建设保护规划最迟有望在明年年初落地。
  如何统筹规划好这局纵横交错的时代大棋?除了有中央有关部门牵头建立工作机制,制定建设实施方案和建设保护规划外,贺云翱提出各省份应该主动编制分省分市分区建设规划,规划中希望将其与长江经济带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相互协调作为重点内容纳入,并由中央有关部门对总体规划进行严格审核,有机整合各地方规划,作为各地统筹协调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方向和目标指引。
  同时,在机制上,他建议推动国家有关部委建立全流域范围的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协调联动机制,“要建设长江沿线跨地区协调联动工作平台和专项工作小组,促进长江全流域范围内各地区和部门间的协商协作,强化沿线城市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与长江经济带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序衔接、协调推进,形成管理模式和管控方式上的省市县域全线一盘棋,做到长江上中下游区域协调,共建共享。
  “各地要打开心扉,展现特色,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贺云翱建议,结合相关国家战略要求,联合长江沿线城市统筹推进长江沿线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利用,摸清家底,分步实施。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杜江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