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闭幕式法语主播张善辉:
张善辉工作照。
封面人物大型系列报道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曹钰邵萌
2022年北京冬奥会已圆满落幕,不仅“双奥之城”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其中的精彩瞬间更是让人久久难忘。由于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官方语言是法语和英语,因此,在冬奥会开、闭幕式上播报的语言分别是法语、英语和汉语普通话。其中闭幕式上的法语播报让不少观众赞不绝口,被称赞为“声音好听、沉稳大气、语法一流”。
发出悦耳声音的主人,是一位95后姑娘,她的名字叫张善辉。
年少有为的张善辉,是中国人民大学2013级毕业生,地道的北京人,曾在巴黎、纽约留过学,获得过第九届全国高校法语演讲比赛总决赛一等奖。脱颖而出的表现,让她拿到踏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工作机会。目前,张善辉在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法语频道主持《问答中国》《张善辉的北京日记》《日常新闻》等栏目。
“2021年年底,我接到了北京冬奥会制片人的通知,让我担任2022年北京冬奥会闭幕式法语播音员,当时真是又惊讶又兴奋。”张善辉回忆起当时的情形,依旧难掩激动的心情,因为这是她第一次参加如此高规格的国际赛事播报工作。
“不能在关键的时刻掉链子。”兴奋过后,张善辉很快就恢复平静,为了保证圆满、顺利完成任务,冬奥会前期她和其他两位英语、汉语播报员,都做了充分的演练和彩排。“每一个细节都需要考虑到,说话的语音、语调,和英、汉播报员之间衔接的节奏,甚至是话筒距离都经过了反复的准备和讨论。”张善辉告诉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北京冬奥会闭幕式当天,张善辉在播报开始前还经历了一个心态上的“小插曲”,“因为是第一次,加上看到那么多运动员在场,突然发现这是个非常大的场合,心情很紧张,压力也很大。”她说道。
但善辉很快调整好心态,她这样告诉自己:我们的播报相当于是“绿叶”,是去衬托运动员的,要为他们做好铺垫,而且这是我每天都在做的工作内容,一定要有信心!
这个“小波澜”在张善辉的内心停留了几分钟,就很快转化为一股自信的力量。最后她成功地向世界传递出了充满力量的、自信大方的、娓娓道来的“中国声音”。
张善辉在高考后开始学习法语,因为喜欢巴黎,激发了她学法语的动力。加上法国留学的经历,渐渐地,法语已经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是生命的一部分。
张善辉在法国待了两年半,留学期间,她做过多种行业的实习工作。生活和工作中接触到不少法国人,她有时会感觉到他们对中国存在一些“偏见”,而这种偏见来源于“不了解”。
“当时有位法国朋友,看到我第一句话就是‘你们中国人为什么喝热水?’”张善辉说,“我感觉自己在法国人面前代表的是一个未知的领域,他们因为未知所以好奇,但一些只言片语的信息又不足以支撑他们对于一个国家的理解。”
于是张善辉的脑海中闪出了一个念头,她希望可以利用自己的法语优势,做两种文化之间的“摆渡人”,搭建一个沟通的桥梁,让大家彼此更好地去理解对方。
在法国尝试各行各业实习的过程中,张善辉发现新闻行业是她最感兴趣的,并且这个行业也正好可以传递和表达一些声音。回国后,凭借着流利的法语和在法相关的实习工作经验,她成功进入CGTN法语频道工作。
在CGTN的工作,是张善辉爱好兴趣与专业的完美结合。
张善辉日常的工作与大部分电视媒体人的内容接近,她主要负责晚间新闻和新闻60分栏目主持以及文化和经济类新闻的采访、剪辑,每天关注时事,策划原创性选题……
对于当记者,张善辉认为,每一次采访都是一次新奇和有趣的体验,通过被访者的视角去了解自己的国家和周遭的事物,让她会用一种更客观、更世界化、更国际化的视角去看待问题。
另一方面,对张善辉来说,用法语讲述中国故事,是一件令她感到自豪的事情,在CGTN法语频道,她也将做中法两国文化“摆渡人”的梦想写进了现实。
“我目前参与制作并主持的一档栏目《问答中国》,每期抛一些问题出来问外国网友,外国网友也可以问我们问题。比如现在中国的发展情况是怎样的?现在中国对于疫情控制的情况又是什么样子等等,解答这些问题也是在拉近双方之间的距离。”张善辉说。
除此之外,张善辉认为中国有太多内容可以向世界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新兴潮流文化,政治经济新举措、新理念,中国在每一个领域的迅猛发展都可以分享给外国人,大家互相借鉴、互相学习。”
“我的工作承担着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的职责,还需要做更多事情,我也充满了向往和干劲!”张善辉说。
欢迎通过封面新闻APP的爆料平台,推荐你心目中能够代表中国力量的新青年;与此同时,也可以在封面新闻微博、微信等平台的相关稿件下方留言,欢迎向我们推荐。
①年轻:14-40周岁②正能量: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③责任感:遵纪守法,品德高尚,甘于奉献④创新力:勤于学习,善于创造⑤引领风潮:在本职岗位上取得突出成绩,具有良好的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