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29 四川-
A29四川
  •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开工将形成“三星伴月”之景
  • ·多次参观,产生“古蜀之眼”灵感
  • ·纪录片《古蜀瑰宝》今日为你揭晓谜底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开工将形成“三星伴月”之景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效果图。图据三星堆博物馆

  3月29日上午,随着机器轰鸣,礼花绽放,由中建八局承建的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新馆——三星堆古蜀文化遗址博物馆及附属设施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新馆位于三星堆博物馆园区内,距离三星堆遗址区直线距离约2公里。
  新馆主体工程计划1年内完成,展陈策划设计同步启动,展陈工程预计于2023年10月完成。建成后,新馆将再现“三星伴月”景观,成为代表四川悠久古蜀文明历史的标识性景观,进一步提升古蜀文化国际影响力,助力三星堆建设世界古文明研究和文旅高地。

修建
主体工程计划一年内完成

  举世瞩目的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建在哪里?
  结合专家的多方论证,秉承“尊重历史、最小干预”的原则,新馆选址于三星堆博物馆园区内,位于已修建的一号馆、二号馆北侧,距离三星堆遗址区直线距离约2公里。
  新馆占地面积66亩,建筑面积约5.5万平方米,是现有场馆建筑面积的5倍,为特大型、世界级博物馆,主体建筑包括地上2层、地下1层。
  本次建设还包括一个约0.66万平方米的游客中心,新游客中心毗邻新馆,将进一步提升三星堆的接待能力。
  据介绍,整个项目分为主体工程和展陈工程两个部分,总投资14.33亿元。主体工程计划1年内完成;展陈策划设计同步启动,展陈工程预计于2023年10月完成。
  建成后,新馆除了展示三星堆1、2号“祭祀坑”文物外,还将展示新一轮考古发掘出土的重要文物。

设计
将形成“三星伴月”之景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的建设,将充分考虑文化传承与国际形象的结合,既要和现有展区融为一体,又要充分体现古蜀文化特色,还要符国际化、现代化标准。”
  据中建八局项目经理李文博介绍,根据方案,新馆将由3个起伏相连、相互堆叠的圆弧形建筑构成,立面墙体与二号馆外墙相连环抱一方水潭,形成“三星伴月”之景。同时,为了与一、二号馆融为一体,新馆屋顶采用地景化处理方式,也就是依托结合现有的景观和建筑进行打造,从园区内一侧到鸭子河畔,屋顶逐渐由高到低,直到消隐在鸭子河畔。屋顶还将种植一片绿植,与整个园区的植被、水系互相融合。建成后,从园区入口处向西望去,新馆的地景化处理与一号馆的覆土形体呈夹迎之势,左右呼应。经过这样的处理,从不同角度观看就有了不同的寓意:面向城市的一面,是谦卑的、融入覆土中的姿态;面向园区的是完整的建筑体量;面向鸭子河的一面呈现出自然绿化状态。
  此外,新馆建设还有一大亮点,在面向园区内的一侧,结合三星堆青铜器的“异形眼睛崇拜”,还将打造一双巨大的“古蜀之眼”,向遗址区方向眺望,这双巨大的眼睛,巧妙地为室内公共空间引入了自然光线,更象征着三星堆文化对外展示的窗口,是古蜀文明穿越古今凝望世界的隐喻。

施工
智慧工地系统实现数字化监管

  为了实现古今相融、新旧相融,施工将采取怎样的保障措施?相关负责人说:“新馆位于现有的博物馆园区内,周边环境比较复杂,必须要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提前规划,新馆从设计、施工到建成,将充分采用‘智慧化’手段。”
  该负责人说,将通过规范化建模、全要素感知、网络化分享、可视化认知、高性能计算以及智能化决策支持,推动实现数字链驱动下的项目设计、施工、运维服务的一体化协同。同时,工程还将利用智慧工地系统,打造集“生产、技术、质量、安全、物资、绿色施工、现场服务、工程资料”八大业务于一体的数字化管控模块,实现人员、机械、安全、质量、进度等全维度、全时空数字化监管。以科技赋能打造智慧博物馆新典范,建成的新馆将采用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实现博物馆运营、管理、服务、保护等方面的充分智慧化,在线上、线下为游客、馆方提供统一、完备的数字化支撑平台,通过3D仿真、VR游览、在线导览、智能讲解等技术,加强游客的互动性和体验性,突破藏品展陈的时空限制,丰富展陈方式和展陈内容,打造一个将文物、遗迹和智慧城市融于一体的三星堆博物馆智能生态链,让游客能够更加深入的体验古蜀国所创造的灿烂文明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杨澜 王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