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3 要闻-
A3要闻
  • ·“川”越时代 讲述追梦路上这五年
  • ·坚定文化自信 描绘四川文化强省新画卷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坚定文化自信 描绘四川文化强省新画卷

杨华珍绣制的口袋。受访者供图

  稻城皮洛遗址、广汉三星堆遗址祭祀区“点石成金”,双双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电视剧《伪装者》《楚乔传》《那年花开月正圆》成为爆款,编剧“五朵金花”用作品发出四川文艺的强音;川籍导演声名鹊起,“饺子”凭借《哪吒之魔童降世》狂揽50.35亿票房,跻身中国电影票房榜第四名;成都市美术馆、成都隋唐窑址博物馆、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拔地而起,带给市民更多精神文化大餐……最近5年来,四川正朝着建设文化强省的目标阔步前进,硕果累累。
  4月7日,“踔厉奋发新时代 治蜀兴川再跨越”主题采访活动正式启动,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整装待发,将用镜头和笔墨记录四川建设文化强省取得的新成就,关注出版、影视、文博、非遗等多个领域的发展。

“四川出版”成绩扯眼球

  自2016年实施“振兴四川出版”工程以来,四川出版乘风破浪,涌现出了一批双效俱佳、业务精通的先进单位、先进个人,为振兴四川出版、建设文化强省作出了积极贡献。
  作为四川出版的主力军,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及旗下新华文轩掌舵的9家出版社,全力推动出版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从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川版好书。在接下来的报道中,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将聚焦四川出版的改革措施和亮点成绩,解读畅销书的财富密码。
  近年来,“四川造”电视剧不断发力,呈现多元化、高质量发展态势,交出了诸如《火红年华》《紧急公关》《亲爱的自己》等热剧佳作。同时,四川也培育了一批优秀的导演、编剧、制片等影视人才,张勇、苏晓苑、杨涛、陈岚、乔兵等“五朵金花”表现亮眼。我们将采访四川本土优秀编剧,揭秘“四川造”电视剧的出圈秘笈。
  “四川造”纪录片也多次亮相央视,深受观众喜爱。四川考古摘得“双子星”的同时,“四川造”大型考古纪录片《古蜀瑰宝》连续3天在CCTV9、四川卫视播出,诠释古蜀文明的前世今生,探寻散落各地的文化遗址,引发全网关注。这部知识点满满的纪录片播出之后,网友纷纷留言表示“终于知道古蜀文明的来路和归途”“近距离围观这么多蜀宝,太美了吧”。
  此外,纪录片《蜀道风流》《李白》等作品将蜀地的文化之声传播到全国各地,甚至漂洋过海,广受好评。我们将关注“四川造”纪录片的霸屏之道,揭秘拍摄幕后的故事。

四川非遗牵手国际大牌

  四川藏羌织绣非遗传承人杨华珍曾是摄影记者,汶川地震之后,她自筹3万元,带着老姐姐们用羌绣手艺创业。如今,羌绣制品畅销海内外,一笔订单可达数十万元。杨华珍及团队设计的手抓包远销好莱坞,成为街舞达人的心头好;她们的绣品被爱马仕重金买下版权,出现在丝巾上,尽显中国风。
  古老的非遗技艺,近年来重新焕发出新的光彩。跨界合作、非遗活化、AR和VR技术的融入,让非遗借着文化自信和科技发展的东风,频频出圈。5年来,四川14个非遗项目入选“国家队”,新增加38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青城武术、怀远藤编、唐昌布鞋、川菜烹饪等技艺,在传承和推广上都拥有了更多的可能性。我们将持续关注非遗传承人的工匠精神,用镜头记录古老的非遗如何焕发生机。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曾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