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4 要闻-
A4要闻
  • ·可延后房贷还款时间、延长贷款期限
  • ·成都设置47个消毒站免费为网约车消杀
  • ·共同的梦想 共同的未来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共同的梦想 共同的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引领中国成功举办冬奥盛会

  

(上接02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不仅要办好一届冬奥盛会,而且要办出特色、办出精彩、办出独一无二来。
  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当运动员腾空而起时,背景是雄踞于崇山峻岭中的万里长城,古老文明与现代运动交汇出壮美景观。独特的比赛体验被中外选手发布在社交媒体上,引来无数关注点赞。
  不止是赛时的惊艳,“雪如意”对赛后运营早已胸有成竹。场馆顶部的多功能空间和下方足球场大小的区域综合设计,除了承接高水平赛事,还可以开展文化、旅游、休闲活动。四季运营,让“雪如意”成为冬奥场馆反复利用、综合利用、持久利用的范本。
  2019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时,强调场馆建设要突出“科技、智慧、绿色、节俭”特色。
  作为世界上第一座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系统制冰的速度滑冰馆,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流光溢彩的外表下,有一颗“科技心”。
  “冰丝带”的冰面下是一条总长度超过120公里的不锈钢管系统。钢管中流动着液态二氧化碳,保证冰面温差不超过0.5摄氏度,由此形成最完整、最均匀、最快速的冰。
  北京冬奥会期间,“冰丝带”诞生了10项奥运会纪录和一项世界纪录。参赛的国外选手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没有比这更好的比赛场地了!每次踏入这座不可思议的建筑时,都被惊艳到说不出话。”中国设计、中国技术、中国材料和中国制造融汇而成的中国方案,让国际社会看到了“中国用绿色描绘未来的创新力和行动力”。
  “北京冬奥会是绿色奥运的重大里程碑,低碳、环保在这里实现了最大限度的发展”,国际奥委会高度评价。奥运效应可以在20年甚至更长时间为举办城市作贡献,推动奥运会与举办地良性互动,“北京做到了”。

一曲时代乐章,奏响团结、和平、进步的主旋律

  巴赫盛赞,北京冬奥“树立了奥运新标杆”。
  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的简约之美、大气之风给全世界留下深刻印象。当各代表团选手穿过寓意开放合作的“中国门”,遥望“鸟巢”上方的“冰雪五环”时,那一刻,中国之美与五环之美相拥,奥林匹克精神将世界团结在一起。世界看到了一场创意无限、美不胜收的开幕式,也看到了一个生机勃发、开放从容的中国。
  世界因体育而团聚。91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名运动员相聚五环旗下,外国元首、政府首脑、王室成员及国际组织负责人如约而至,一些国家首次派团出席冬奥会。中国举办北京冬奥会不仅得到中国人民的支持,也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
  “当前,世界需要一届成功的冬奥会,向世人发出明确信息,即任何国家、民族、宗教的人民都可以超越分歧,实现团结与合作。”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的发言,反映着国际社会的普遍心声。
  北京冬奥会开幕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巴赫时指出,我们以运动员为中心,尽一切努力做好场馆设施等硬件、软件保障,做好全方位服务。我们完全有信心保障参赛及相关人员、中国人民的健康安全。
  两地三赛区科学周密的“双闭环”管理,中国抗疫的宝贵经验运用在冬奥会上。全流程、全封闭、点对点的防控体系,营造出安心、人性化的参赛环境。闭环里,口罩遮不住一双双含笑的眼睛。
  “如果疫情应对也有金牌,中国应该得到一枚。”比利时冬残奥运动员琳达·勒邦说,她很享受此次中国之旅,中国的防疫政策让她安心比赛。
  北京冬奥会诞生了众多新纪录,其中一项由全世界共同创造——冬奥会未到半程,奥林匹克转播服务公司宣布,北京冬奥会已成为历史上收视率最高的一届冬奥会,在转播时长、技术、内容制作方式等多方面都书写了新纪录,吸引了来自各大洲的观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奥林匹克运动倡导的‘更团结’正是当今时代最需要的。”“所以我们提出了‘一起向未来’的北京冬奥会口号。中方将为奥林匹克运动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纪新冠肺炎疫情叠加,人类社会更能感受命运与共,“一起向未来”的深刻内涵。
  “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铿锵有力。
  “天下大同,世界一家”——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舞台上得到淋漓尽致的诠释。
  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决赛,美国队选手考德威尔第一时间为冠军徐梦桃送上拥抱,一声“桃桃”感动无数人;单板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中,选手们一起安慰受伤的日本队运动员……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上,关于团结和友谊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有全力以赴的比拼,也有温暖彼此的祝福。是竞争的对手,更是共同追求卓越的朋友,运动员在冬奥赛场上传递着相通的情感,凝聚起共同的价值。
  冬奥舞台,全世界的人们汇聚一堂,尽情展示冰雪运动的激情与魅力,也带来了不同文化的多姿多彩。当冬奥会与中国年相遇,生动可亲的中国元素,给世界留下了一个个温暖难忘的美好瞬间。
  从大受欢迎的“冰墩墩”“雪容融”,到运动员们贴春联、写“福”字、包饺子……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冰雪竞技的舞台,更搭建了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推动着中国传统文化同奥林匹克文化融合,绽放新的光彩。
  “听说你准备带一对‘冰墩墩’回去,带给你的双胞胎孩子。希望他们今后也能够对冰雪运动感兴趣,如你一样成为冰雪运动健将。”
  2月6日下午,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习近平主席对曾以运动员身份5次参加冬奥会比赛的摩纳哥元首阿尔贝二世亲王说。不同文化间的包容理解,相互借鉴,展开了冬奥会上一段段“美美与共”的佳话。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自古以来,奥林匹克运动承载着人类对和平、团结、进步的美好追求。”如何战胜疫情?如何建设疫后世界?这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也是我们必须回答的紧迫的重大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命运紧密相连。面对各种紧迫全球性挑战,加强团结合作,共同坐上新时代的“诺亚方舟”,人类才会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历史会镌刻下这一笔,世界将对中国道路有更深的认识。

  (新华社北京4月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