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8 要闻-
A8要闻
  • ·眉山三苏祠上演“人蚁大战”生擒5岁蚁后
  • ·救人后悄然离去 阆中“外卖小哥”温暖全城
  • ·成都发布12个智慧养老应用场景需求清单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眉山三苏祠上演“人蚁大战”生擒5岁蚁后

老邱和同事在挖白蚁窝。

捉住的白蚁蚁后大约3厘米长。

  “快,蚁后抓到了!”5月10日傍晚6点过,在眉山市三苏祠博物馆(以下简称三苏祠)盘陀像后的一棵树下,治蚁员老邱兴奋地大喊,一只约3厘米长的白蚁蚁后被“活捉”。
  老邱名叫邱明辉,今年62岁,是一名专业的治蚁技术人员。自2007年开始,三苏祠每年都会邀请专业的治蚁队伍前来治理白蚁,从最初发现近百窝到如今的三四窝,15年来,“人蚁大战”成效显著。
  “以前,木墙板被吃得只剩下墙皮,手一戳就是个洞。经过治理后,现在白蚁对古建筑的危害几乎可忽略不计。”三苏祠园林管理部部长林小平说,即使如此,防蚁工作仍将持续,以便更好地保护园内的古建筑和文物。

现场
蚁王蚁后被“活捉”

  5月10日下午,老邱和同事带着锄头等工具,来到三苏祠盘陀像后的一棵树下,准备挖出白蚁巢穴。经过前几天的调查,他在这里发现了白蚁的踪迹。果然,几锄头下去就发现了蚁道,再沿着蚁道挖下去,如同“宫殿”般的白蚁巢穴出现在眼前。
  “白蚁的巢穴一般有主巢和附巢,蚁王、蚁后在主巢里。”老邱将蚁巢一块块清理出来,里面藏着密密麻麻的白蚁,越往里挖,白蚁越多,“快了,这些都是兵蚁,是保护蚁王蚁后的,说明蚁王、蚁后就在附近。”
  “还得继续挖,白蚁很‘聪明’,可能逃跑了。”老邱一边说,一边继续沿主巢搜寻。几分钟后,就听到他喊,“抓到了!没想到跑到上面来了。”
  老邱将抓到的蚁王、蚁后放在手中。其中,蚁后约3厘米长,有着大大的白色肚子。他说,蚁后的繁殖能力非常强,这只蚁后是个中型蚁,根据经验判断,年龄大概在5岁左右。“如果在其他地方,要长这么大至少得七八年以上,但三苏祠的环境很适合白蚁生长,所以长得要快一些。”
  老邱说,白蚁畏光,巢穴挖开后,它不会向外跑,只会沿着蚁道往里逃。随后,他拿来灭蚁药,朝着巢穴喷洒,又将泥土盖了上去。白蚁中毒后,会相互传染,这样灭蚁效果会更好。

治蚁
专业防治15年成效显著

  从30多岁开始从事灭蚁工作,老邱深知白蚁的危害。“它从里面破坏建筑,时间一长,中间就会蛀空。”他说,别看白蚁很小,却能毁坏房屋、堤坝。
  “白蚁凶得很,以前木墙板就被吃得只剩皮,手指一戳,就能戳出个洞。”林小平说,三苏祠历史悠久,园内有16处古建筑,多为木质结构,还有54株古树名木及其他众多树种。一直以来,三苏祠饱受白蚁困扰,文物保护工作形势十分严峻。
  “最初,我们采用喷药治理,但根本防不住。”林小平说,2007年,三苏祠请来治蚁专家进行专业治理,找到巢穴连锅端。
  自此,三苏祠每年都会邀请专业治蚁人员前来治蚁,白蚁窝迅速减少。“最初一年能找到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白蚁窝,现在一年能找到三四个都算多的了。”林小平说,如今,白蚁对古建筑造成的损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但是,治蚁行动不会暂停。“如果暂停一两年,给它喘息机会,到时会繁殖得更多,更不好治了。”林小平说,虽然每年治蚁花费不少,但相比给古建筑造成的损失,这些费用是值得的。
  此次来三苏祠捉蚁,老邱用了两天时间发现了这一窝白蚁。“现在白蚁少得很了。”他说,治理完这一窝后,他会再检查一遍,放一些诱杀包,之后结束本次灭蚁工作。

回顾
7年前曾发现30岁蚁后

  此次三苏祠发现的白蚁并不算太大。2015年12月,三苏祠曾挖到一只长约7厘米、年龄30年以上的白蚁蚁后。
  据了解,白蚁最早出现于两亿年前的二叠纪,我国自宋代开始,有了白蚁之名。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把白蚁跟蚂蚁混淆,但其实两者不是同一类。白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以木材或纤维素为食,是一种多形态、群居性而又有严格分工的昆虫,群体组织一旦遭到破坏,就很难继续生存。
  目前,全世界已知白蚁有2000多种,中国除澳白蚁科尚未发现外,其余4科均有,共计300余种,分布范围很广。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王越欣李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