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6 盖碗茶-
A16盖碗茶
  • ·老刑警巧用方言识逃犯
  • ·风雨同舟二十载 同心同行谱新篇
  • ·细刷刷铲人阴倒痛
  • ·扌周合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老刑警巧用方言识逃犯

  

□叶宁

  我的老领导于万春,是名老刑警。
  于万春从小生活在国营工厂家属大院,厂子里的工人叔叔来自全国各地,闲暇时候他们用各自的家乡话唠嗑,孩童时的于万春最喜欢听他们讲话。听多了,于万春还模仿他们的家乡话,惹得大人哈哈大笑。1972年,于万春加入警队。他的方言模仿特长,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1975年于万春调到审查站工作,从事打击流窜犯罪的审讯工作。
  审查站关着一个绰号“小湖北”的嫌疑人,进站是因为堵控审查发现他携带较多现金、又不肯说出自己的身份,有流窜作案嫌疑。领导把搞清“小湖北”身份的任务交给了于万春。
  在管教干部的办公室,于万春不带纸笔,找来“小湖北”,看起来就好像管教干部日常了解情况一样。聊了一会儿,于万春觉得“小湖北”并不像湖北人,口音倒像安徽的。
  安徽接壤湖北的是皖西的六安地区。在于万春听来,六安方言有“山味”。大别山脉的交汇点,形成不同的县域,这里方言相似又略有差别,他觉得“小湖北”的话跟水更加接近。也就是说他的口音带有皖江的“江味”,更像是皖南、芜湖一带人。
  于万春问:“如果放你回去,你回去干什么?”
  “小湖北”说:“我回去种地,再也不出来了。”
  越聊,于万春越肯定——“小湖北”是皖南人。
  于万春准备再试试“小湖北”。他对“小湖北”说:“今天就聊这些吧。”
  “小湖北”起身道了谢,走到门口,于万春叫住他:“哦,还有一个小事。有个嫌疑人出去了,他有个农布爪没带走,你要不要拿去用?”
  “小湖北”说:“那就谢谢了。”
  于万春的判断正确!原来,“农布爪”是庐江县方言,意思是裤头,其他地方的人是听不懂的。
  于万春不动声色,第二天立即出差皖南——查找“小湖北”。他把重点放在庐江附近的白湖农场,而把人员重点放在庐江籍的逃犯。
  果然马到成功。原来“小湖北”根本不是湖北人,而是庐江籍服刑犯牛某生,一年前从监管单位脱逃,监管单位多次组织追捕也没有抓到。
  没想到南京的刑警通过一句方言把他锁定,干警们对于万春竖起了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