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2 要闻-
A2要闻
  • ·打造3个省域经济副中心 四川改写区域发展格局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省域副中心首提者秦尊文:

打造3个省域经济副中心 四川改写区域发展格局

全国最早提出建立省域副中心的,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员秦尊文。

金沙江、岷江、长江在宜宾交汇。本报资料图

  •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为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作出了总体谋划,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的宏伟蓝图。着眼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性、平衡性和可持续性,党代会报告提出建设省域经济副中心。  •即日起,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推出《问计“副中心”》特别策划,对话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就四川省域经济副中心如何建设寻策问计,共商未来。
  属于四川省域经济副中心的发展新机遇来了。
  5月27日,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开幕。党代会报告提出,支持绵阳发挥科技城优势加快建成川北省域经济副中心、宜宾-泸州组团建设川南省域经济副中心、南充-达州组团培育川东北省域经济副中心。
  “经济副中心,要在区域内不断提高经济总量,起到领头羊作用。”作为全国最早提出建立省域副中心的学者,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员秦尊文认为,此次四川明确建设3个省域经济副中心,部署很严谨。通过抢抓科技创新、长江经济带发展和成达万高铁建设等机遇,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性和平衡性。
  5月31日,秦尊文接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四川确立建设的3个省域经济副中心,将成为川北、川南和川东北3个区域的经济增长龙头,将对3个城市群起到带动作用。
  这是城市发展新阶段,蕴藏新发展机遇,也正在成为改写区域发展格局的新路径。A

部署严谨:3个省域经济副中心 将带动更多千亿级城市出现

  所谓省域副中心城市,通常是指在一个省份的范围内,综合实力较周边城市强大,经济辐射力超出自身管辖的行政区范围,拥有独特优势资源,且与主中心城市有一定距离、可被赋予带动周边区域发展重任的特大城市或大城市。
  2001年,秦尊文在全国范围内首次提出此概念,是为解决武汉在湖北“一城独大”的发展困境献计献策。
  在东部,多个省份存在大城市经济实力接近甚至超过省会城市的现象,然而在中西部地区,“一城独大”情形并不少见。
  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四川早已提上议事日程。2018年,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并明确了绵阳、德阳、乐山、宜宾、泸州、南充、达州等7个区域中心城市,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区域中心城市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
  分析显示,成都平原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协同发展,区域发展差距不断缩小,区域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
  从7城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到建设3个省域经济副中心,秦尊文表示:“四川抓住了机遇,部署严谨。”
  在秦尊文看来,绵阳是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的中国唯一科技城,是经济总量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迈上3000亿元的“种子选手”,未来能带动四川更多千亿级城市出现,起到领头羊作用;宜宾与泸州所在的川南经济区,2017年至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增速位居五区首位,组团建设川南省域经济副中心,有利于带动川南经济区高水平建设全省第二经济增长极;在加快建设成达万高铁的机遇下,达州和南充面临巨大发展机遇,组团培育川东北省域经济副中心,能大大提升经济紧密度,实现谋划联动,有利于带动周边城市协同发展。
B

发展创新:组团建设省域经济副中心 能达到1+1>2效果

  “如果把一个省比作一个班级,省域主中心就是班长,通常是省会城市,副中心就是副班长,副班长要协助班长带动周边城市发展。”秦尊文曾用这样一个比喻,来解释建设省域经济副中心的重要意义。
  2001至2002年,秦尊文连续两年向湖北省政府提出建议,将宜昌、襄阳两市培育为该省的副中心城市。2003年,湖北省正式明确“省域副中心”城市。2011年,湖北省委先后发出加快襄阳市、宜昌市跨越式发展的决定。
  “一主两副”发展战略下,宜昌市、襄阳市GDP逐年提升,2021年,襄阳市、宜昌市经济总量双双突破5000亿元,分别达到5309亿元和5022亿元,与武汉市形成“三足鼎立”格局,周边城市也在协调发展。
  “这项经验是可复制的。”秦尊文长期关注四川区域发展,他认为四川也面临与湖北同样的困惑。早在2015年,秦尊文就注意到四川省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他当时就如何破解四川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联合四川省社科院多位专家探讨并给出建议。“就像湖北一样,四川也该选出自己的副班长、劳动委员……”秦尊文说。
  他同时表示,四川省域经济副中心的确立,有自己的发展逻辑和创新之处。与湖北“先有省域副中心城市,再有城市群”发展模式不同,四川早在2007年就确定了四大城市群(成都平原城市群、川南城市群、川东北城市群、攀西城市群),再从七大区域中心城市逐渐形成到如今建设3个省域经济副中心。
  与其他省份建设省域副中心聚焦于某个城市不同,四川省域副中心出现“组团发展”现象,其中川南省域经济副中心、川东北省域经济副中心均落地在城市组团。
  “这是很好的创新。”对此,秦尊文充分肯定。他表示,组团城市之间无论产业结构还是区位优势都较接近,城市组团可使中心力量更强,能调动更多积极性,能发挥出1+1>2的效果。
C

发展建议:将宜宾打造为枢纽港 支持攀枝花带动攀西城市群发展

  省域经济副中心建设明确后,四川该如何破题?对此,秦尊文也给出具体建议:“宜宾作为万里长江第一城,四川可将它打造成枢纽港,这是独一无二的。”
  事实上,早在2015年,秦尊文前往四川调研期间就看到了宜宾的潜力。他观察到,1949年至2013年间,四川各地市州除成都GDP占全省比重大幅增长外,宜宾占比同样小有增长。近年来,宜宾发展稳中有进。2018年至2021年,宜宾GDP增速连续四年保持全省第一。
  同时,宜宾与泸州所在的川南经济区,2017年至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4个百分点,增速位居五区首位。在这些数据支撑下,秦尊文表示,他愈发看好川南省域经济副中心未来的发展。
  除已确立建设的3个省域经济副中心,秦尊文还注意到攀西城市群的潜在优势,“作为四川四大城市群之一,攀西城市群也需一个城市来带动引领。”
  为此,他建议加大对攀枝花培养力度,“攀枝花以工业建市,矿产资源和清洁能源丰富,同时处在四川最南端,有明显区位优势。”秦尊文表示,利用好自身产业优势,攀枝花和攀西城市群未来实力同样不容小觑。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
  记者秦怡杨芮雯人物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