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4 宽窄巷-
A14宽窄巷
  • ·广告
  • ·南部魁星楼 几多沉浮风雨中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广告

  

□贾登荣

  魁星,原称奎星,指北斗七星的第一至第四颗星,这四星为斗魁(又称璇玑),另三星为斗杓(又称斗柄)。道教信仰中,因为奎星“屈曲相钧,似文字之书”,被认为是主宰文运之神,又称大魁夫子或大魁星君。凡参加考试者,无不尊敬。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顾炎武所著《日知录》中道:“今人所奉魁星,不知始自何年。以奎为文章之府,故立庙祀之,乃不能像奎,而改奎为魁,又不能像魁,而取之字形,为鬼举足而起其斗。”他认为奎星本无“魁”之名,是后人为了祭拜方便所造。后人对“魁星”以“魁”字造像,为一貌似鬼之神祇,以脚踢斗。民间的魁星塑像,右脚踩鳌头(象征中第),左脚踢起星斗,手握笔,身体动感十足。据考证,建楼宇供奉魁星,始于汉代,盛于宋代。在全国不少地方,都建有魁星楼或魁星阁。大凡读书人,在参加科举考试前,都要到这里顶礼膜拜,希冀自己金榜题名,光宗耀祖。
  在川北南充市南部县,就有一座历史悠久的魁星楼。它经历了几次搬迁,从鳌峰山头移到县城东门状元溪畔,再辗转来到如今的火峰山麓。沧桑岁月,几多沉浮,如今南部魁星楼成为一道风景线,巍然屹立于苍松翠柏之间。


状元感恩 建魁星楼于鳌峰山头

  宋代的南部可谓人才辈出。宋太宗端拱二年(公元989年),从这里走出四川宋代第一个状元陈尧叟。接着,宋真宗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南部又出了一个状元陈尧咨。到宋哲宗赵煦元祐六年(公元1091年),这里产生了第三位状元——马涓。据说,马涓之母在怀马涓时,曾梦见文曲星投胎。后来,马涓果然高中状元。他及第之后回乡省亲时,为了感恩,在县城东郊的鳌峰山头建起了魁星楼,期望家乡涌现更多出类拔萃的人才。
  当年这座魁星楼的规模如何、有什么特点,在历史典籍中找不到详实记录,人们难以探寻到事实真相。所以有人怀疑,这只是一个传说而已。
  不过,从一些元代、明代遗存的诗文来看,在鳌峰山头,早年就建有亭台楼阁却是不争的事实。如明代永乐年间担任南部县教谕的湖北人许庭蕙,就写过这样的诗句:“山上幽亭倚翠安,窗棂轩敞阚江干。松连黛色龙腾雾,竹锁岚光凤鸷翰。皓月穿帘轮影碎,清泉溅石玉声寒。游观恍若登蓬岛,望极天涯眼界宽。”而另一个担任过明代成化年间南部县教谕的陕西宝鸡人沈镛,也写过相同题材的诗:“为爱高亭久坐安,鳌峰屹立拥栏杆。壁间虫篆成科斗,梁上鹊栖振羽翰。势接西江朝雾湿,窗含北岭朔风寒。夕阳林外千山秀,不觉情怀逐景宽。”
  诗中这些亭台楼阁,是否就是马涓建的魁星楼呢?从这些诗句中好像又找不到佐证。历史上也有一种说法,这些亭台楼阁是元代至元年间(公元1264年—1294年)来自河北高阳的南部县主簿李揆修建的,他还留下了“亭趺鳌峰顶上安,凌云人倚石栏杆”的诗句。
  后来,这座魁星楼不知何时被毁。


李文德重文 迁魁星楼至状元溪畔

  清统治者入关以后,对汉文化十分景仰,并充分认识到“以文化人”的作用。雍正末年以后,在清朝皇帝的提倡和各级官府的支持下,全国各地新建了许多书院,书院制度也更为完善和更加官学化。到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时任南部知县的湖北云梦人李元奋顺应潮流,在鳌峰山头建起了“鳌峰书院”。书院的目的是培养更多读书人走上仕途之路。所以鳌峰山上又建起了一座魁星楼,但这座木质结构的魁星楼建成若干年后,“为水所圮”。
  清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河北承德人李文德来到南部出任县令。在县志中有记载称李文德“性情古直,勤于民务。书役惮其威严不敢仰视”。到任不久,李文德在巡视县城周边时发现,建于鳌峰山头的魁星楼,由于历史久远,部分楼基已被山洪冲毁,成为危楼。魁星楼是读书人心中神圣的殿堂,如今成为这般光景,不禁让举人出身的李文德感到十分遗憾,于是他决定重建魁星楼。经过一番考察,魁星楼遂重建于“东关外曲水口”。其具体位置在县城东门一带,紧邻流水潺潺的状元溪。
  据《南部文物志》载,重建于状元溪畔的魁星楼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六角攒尖式密檐楼阁,共三层,通高17米。底层直径6米,顶层直径4米,整体用6根直径60厘米的柏木柱子,侧脚直擎楼顶。底层用砖砌墙身,有门一道,其余五面是砖砌的花窗。二三层全是木结构。每层都有廊道,楼顶用筒瓦盖,装饰有兽头、花草图案等,檐角吊装着铁马,楼刹由彩色瓷片镶嵌成宝珠顶。
  在旧版《南部县志》中有这样的描述,魁星楼落成后不久,南部县“文武科第相继捷发”。后来这座魁星楼被拆毁,以至于今天许多南部人也不知道县城曾经有过一座魁星楼。


政府建公园 魁星楼再现火峰山麓

  1995年,南部县委、县政府决定,将嘉陵江对面的火峰山打造成一座公园。
  其实,早年的火峰山也是一处风景秀丽之地。清代在山上寺庙中担任住持的慧满曾经写道:“禅宇天相近,尘缘已绝踪。看云不到野,爱鹤只栽松。门净云霞色,池空水月容。纵然闲采药,只在此山峰。”火峰山的幽静俊美由此可见一斑。后来寺庙被拆、树木被挖,好风景荡然无存。上世纪80年代,南部县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火峰山重新披上了绿装,为建设公园创造了条件。
  为了让公园更加具有文化味道,公园建设的具体负责人、时任县委办公室主任赵其勋力主将被拆毁的魁星楼移到火峰山麓重建。他的建议得到了采纳。1995年12月,魁星楼破土动工,历时一年后于1996年12月竣工。新建的魁星楼是砖混结构,比原来的楼宇高两层,共有五层,其形状与原来的魁星楼相似,也是六角形重檐,不过其高度达到了28米,比原来的楼高出11米之多。
  在魁星楼底层的外墙上,镌刻着古代名人的诗词文赋。如荀况的《劝学》、韩愈的《师说》、岳飞的《满江红》、于谦的《石灰吟》等。底层的内壁,没有塑魁星之像,而是雕刻着一组南部历史名人栩栩如生的彩绘,其中包括西蜀成都王谯纵,宋代状元陈尧叟、陈尧咨,宋代进士陈尧佐、蒲宗孟,以及清代著名的大臣李先复。这些杰出的历史人物,都作出过不寻常的贡献,从而青史留名,成为今天南部人的骄傲。从底楼上去,攀上高楼,但见浩浩荡荡的嘉陵江从脚下缓缓流淌,江对面的南部县城尽收眼底,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在2008年“5·12”汶川地震中,魁星楼因内部的楼梯等部件受到损坏,不得不关闭。可喜的是,如今魁星楼已经重新对外开放,人们又可以来此攀高远望,感受历史名人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