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全长近22公里 历时6年建设
6月21日,新成昆铁路小相岭隧道实现贯通。刘忠俊摄
◎小相岭隧道全长21775米,是成昆铁路复线上最长隧道
◎拿下这根最难“啃”的硬骨头后,预计今年底实现全线贯通
◎全线通车后,成昆线客运列车运行时间将由19小时缩短至约7小时
华西都市报讯(记者苟春)6月21日,历时2200多天建设,成昆铁路扩能改造工程(以下简称新成昆铁路)最长隧道——小相岭隧道正式贯通。至此,在建新成昆铁路所有隧道全部贯通,正向着全线建成目标稳步推进。
据了解,小相岭隧道位于凉山州喜德县和越西县境内,穿越10条断层和2条褶曲,最大埋深1350米,全长近22公里。该隧道为新成昆铁路最长隧道,也是我国目前修建贯通的第一长单洞双线山岭铁路隧道。
在小相岭隧道东南侧约30公里处有老成昆铁路第一长隧——沙木拉达隧道。当年,老成昆铁路修建困难重重,建设者依靠钢钎大锤、肩挑背驮,修建了沙木拉达隧道,6000多米的长度已是极限。时至今日,小相岭隧道开挖长度变长了近4倍。
新成昆铁路全长865公里,比老成昆铁路缩短230余公里,设计时速由老成昆铁路的每小时80公里提高至每小时160公里。随着小相岭隧道贯通,新成昆铁路将进入最后的铺轨阶段,这也意味着距离全线通车又迈进了一大步,预计今年底实现全线贯通。
速度更快、里程更短的新成昆铁路全线建成通车后,成昆线客运列车运行时间将由19小时缩短至约7小时。届时,它将形成又一条铁路出川大通道,成为沿线群众致富奔康的“加速器”;将在川滇间架起新的钢铁通道,密切我国西部地区与东南亚地区的互联互通,对疏解既有成昆铁路运输压力、增运增收,对带动沿线地方经济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社会意义。
小相岭隧道不仅是新成昆铁路最长隧道,也被视作全线最难啃的“硬骨头”。
缘何最难?新成昆铁路全长860余公里,实行分段建设、分段开通,目前仅剩小相岭隧道所在的峨眉至冕宁段在建,这也是全线最难、地质最为复杂的区域。
“新成昆铁路建设之难在峨冕段,峨冕段工程建设之难在隧道。”中铁二院成昆铁路隧道专业设计负责人张涛说,峨冕段线路穿越横断山系东列山脉的大雪山和大小凉山以及小相岭等山岭,隧址区域崇山峻岭、沟壑纵横,隧道施工中面临涌水、涌砂、塌方、活动断裂、断层破碎带、软岩大变形、岩爆、高地温等工程地质难点,建设面临极大困难和挑战。
水害,是小相岭隧道建设最大的“拦路虎”。中铁二院小相岭隧道技术负责人刘志威清楚地记得,2018年10月7日晚上,小相岭隧道二号斜井出现涌水,历经8个月排水处理,现场施工才进入正轨;2019年7月至今,平导洞、正洞多次发生大规模的涌水涌砂。据统计,小相岭隧道施工中遇到岩溶暗河,出水至今未停,极为罕见,累计涌水量超过2亿余立方米,相当于15个西湖的水量。
为攻克新成昆铁路隧道修建难题,成贵铁路公司牵头,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咨询单位30余名专家创建“铁路隧道建造技术创新工作室”,全力开展新成昆铁路隧道建造技术攻关。
该工作室高级工程师王洋洋介绍,为攻克小相岭隧道的水害难题,工作室成员多次现场研讨,确定“治岩先治水、治水先泄压、泄压先排水”原则,采取探水、泄水、排水、分水等举措,改善了围岩地质条件,大大降低了风险发生的频率和规模。同时,中铁隧道局采取大型机械化配置配套,提高施工功效,快速打通辅助施工的平导洞,实现排水、泄水,极大提高了施工进度,确保小相岭隧道施工高质量推进。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眉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