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9 四川-
A9四川
  • ·野猪致害保险遭遇理赔难
  • ·泸州叙永:纪委监督守牢耕地红线
  • ·广安市前锋区:向借培训名义搞公款旅游问题亮剑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野猪致害保险遭遇理赔难

受害村民:至今没拿到赔偿;保险公司:去年理赔已到位

野猪(本报资料图)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谢颖

  近年来,巴中森林覆盖率稳步提升,已达63.18%。不过生态变好也有“烦恼”,野生动物尤其是野猪致害的案例频繁发生。通江、南江一些区域的百姓苦猪害久矣!
  为了尽力弥补群众所遭受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2019年,南江县在财力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在全省率先购买野生动物致害政府救助责任保险,2021年,通江县政府也购买了同类保险。据了解,巴中市其他县区也在陆续跟进中。
  这一惠民政策执行至今,进展如何?近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进行了调查。

村民声音
多人反映:“从未拿到保险赔偿”

  通江县空山镇后坝村海拔1100多米,是一个距离县城百余公里的高海拔山村。
  后坝村村支书张成元介绍,当地盛产玉米、马铃薯、红薯,田地大多靠近山林,野猪出没极为频繁。村民们想尽各种办法驱赶防范野猪,甚至在地里搭了棚子,人就住在里面“蹲守”,但只要离开两三个小时,一亩庄稼就被野猪糟蹋殆尽。
  庄稼被野猪糟蹋,可以报保险。去年,村干部向全村传达相关政策后,后坝村村民彭显堂、宋昌辉、王学堂由于农作物受损给张成元打来电话。随后,三人按照要求发来庄稼受损的照片和视频。张成元则按照程序及时将情况上报给镇林业站,对方当时说,保险公司会尽快来人解决。
  可等了半天,却没有拿到赔偿。“到现在都没有来人,更别说赔偿了。”张成元说,其间,三人多次问过他赔偿的事,还质问他“干部啷个说话不算数?”
  除上述三人以个人名义申报赔偿外,当地村委会还以集体名义申报过六起赔偿,但都石沉大海。村主任李德波说,今年村委会又报过十多起赔偿,但据他掌握的情况,迄今为止,全村还没有一户拿到了保险赔偿款。
  在另一个边远乡村——通江县铁溪镇田咀村的情况也大致如此。村支书陈彪介绍,该村总计247户,紧邻山林的大约有80来户,在野猪的糟蹋下,庄稼或多或少遭受了损失。此前,也有村民报赔,但没有见到有人来理赔。今年,村里翻耕了40多亩撂荒地,全村玉米种植面积达到了500多亩,眼看马上就到收获季了,“大家都想有个保障。如果长期这样理赔无门,种粮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说到这里,陈彪有些忧虑。
  但也有村民表示,自己接到了理赔电话。大约一个多月前,后坝村黄羊养殖户肖后江夜里听到了羊群发出的惊叫声,他循声追去,发现一头野猪丢下一只被咬死的20来斤重的小羊仓皇逃遁。经过清点,他家还有两只羊不知所终,怀疑已被野猪叼走。
  随后,村干部帮肖后江报赔。几天后,他接到了一位自称是保险公司工作人员的人打来的电话。那人让他提供现场图片和视频,“他说提供的资料还要能证明羊是被野猪咬死的。”肖后江因为没有第一手的视频资料,想想也只有作罢。

记者探访
林业局:投诉太多已约谈承保公司

  2021年,通江县拿出40万元财政资金,购买野生动物致害政府救助责任保险。通过政府采购,由某保险公司通江支公司承保。
  “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政府拿出这笔钱购买保险,希望给财产受损的群众一些政策性的补偿,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措施。”据通江县林业局野保中心负责人李斌介绍,去年以来,林业部门一直在跟踪保险公司理赔情况,“部分村社群众和干部确实对理赔效果不满意。”李斌坦言,去年以来,确实收到了很多投诉,仅今年上半年,12345热线转过来的投诉就有40多起,村民直接向林业部门的电话投诉,还没有统计在内。
  经过梳理,村民们的投诉事项,主要集中在没有人到现场理赔、理赔不及时、赔偿不合理、赔偿款没有到位等等。
  李斌分析,通江县地域辽阔,承保公司人手有些紧张,每年7至10月,是野猪致害的高发期,人手少了根本跑不过来。林业部门已责成对方成立专班,增派人手。林业部门还曾就此约谈过某保险公司通江支公司负责人,前不久,还约谈过巴中支公司的分管负责人。
  购买野生动物致害政府救助责任保险,南江县是巴中市第一个“吃螃蟹”的县。南江县林业局珍稀动植物培育保护中心主任张萍介绍,当年,全县划分成了三个片区,由三家保险公司承保,总体情况还算不错,但也时常接到一些投诉,最受诟病的问题,是理赔的流程太过复杂。

理赔效果
保费40万元仅赔偿17万元值不值?

  2021年末,通江县野生动物致害政府救助责任保险理赔数据出炉,当年实际赔付到位款项为17万元。
  如何看待这个数据?通江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确实有人提出过质疑,花40万元财政资金投保只赔偿17万元究竟值不值?
  “我们也在思考。”该负责人坦言,在综合评估效果时,应考虑到一些客观因素。比如,这项政策去年是第一年执行,可能宣讲不到位,一些地方的群众不知道该怎么上报,还有人嫌理赔过程复杂,主动放弃了上报等。今年,林业局已会同乡镇加大宣传力度,申报的数据明显上升,有群众提出100元的起赔线定得太高,今年已调整为60元,降低了起赔门槛。同时,林业部门更新了对保险理赔的管理监督办法。
  “既然是惠民政策,就必须用好。”这位负责人说,在约谈时已经明确提出,如果执行走样,不排除会降低保费。

保险公司:
去年接到600件案子全部理赔到位

  对于各方说法,7月15日,某保险公司通江支公司经理李晓波表示,政府购买的险种系救助性补偿,和完全成本保险不同,两者投入的保费不一样。2021年共接到600件案子,全部理赔到位,最小的一笔赔偿只有几十块钱,最大一笔5000多元。
  “从数据看,好多人以为保险公司赚了,实际不是这回事。”李晓波说,40万元保费的保额为1000万元,其中人身伤害保额500万元,去年通江没有一起由野猪导致的人身伤害案例,“如果发生一起,还会说我们赚了么?”另外,李晓波说,外界不清楚理赔的隐形成本,一年的差旅费都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李晓波承认去年工作确实有一些不到位的地方,今年在林业部门和市公司督导下,成立了野生动物致害理赔专班,通江县划分为三个片区,三组人马分工负责,每个乡镇还有协办员。接到报险电话后,理赔员就能第一时间到现场,效率比过去大大提升。
  “实际理赔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李晓波说,前几天他冒着近40℃的高温到铁溪镇出现场,爬了两个多小时山路,到山顶一看,结果实际受损的玉米只有几株,根本就达不到起赔线。
  “今年宣传力度加大了,报案的人多了起来,我们每天至少接到10多个电话。”李晓波说,保险公司将会和各方通力合作,全力把这项工作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