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家中小娃儿咿咿呀呀学说话,教了他一些儿歌,学得很快。他经常站在屋子中央,连比带唱,来一场“沉浸式”演出。我们这些观众早已见怪不怪了。这本来没得啥子,哪晓得他还随意加戏。
那天,这娃儿又开始表演:“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我们各自忙着,顺便听着。几句词唱完,他顿了一下,自豪地说:“唱得太好听了吧!”然后咯咯地笑,就差自己给自己鼓掌了。老妈听了,乐得合不拢嘴:“硬是金瓜花囊瓜花,人家不夸自家夸!”
囊瓜就是南瓜,我老家的人都这么叫。要么是标准读音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走了样——因为两者比较接近,要么是由于它肚子鼓囊囊的,老乡以外形来称呼。这句土话的意思基本等同于“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只是使用范围没后者广泛。不过一个的引子是花,夸的重点在于“美”;另一个的引子是瓜,侧重点是“个大”“味甜”。
此外,这两句话都跟“瓜”有瓜葛,个人猜测是乡亲们对“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创造性运用,除了朗朗上口,还充满了让人倍感亲切的乡土气息。它们的词句内容及句式等相似度很高,所要表达的含义也差不多,最大的区别是流行度一高一低。这也是汉语言尤其是方言的地域性、丰富性、包容性的有力证明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