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小学师生联手搭帐篷 震后次日操场传出读书声
9月7日,学生们在石棉县草科乡中心小学操场上上课。新华社发
学生们在校内吃午饭。 新华社发
9月12日上午,雅安市石棉县草科乡农家村党群服务中心安置点内,一个个临时帐篷被拆除,陈大姐也收拾好东西,准备回家。几天前,村民们还曾在这里一起搓汤圆。
下午5点过,草科乡中心小学的老师终于搬完最后一张桌椅,带着教学器材回到熟悉的教室。结束了当天的操场教学后,孩子们会陆续回到已经经过鉴定、安全可用的教学楼。
9月12日,记者从“9·5”泸定地震抗震救灾省市(州)县前线联合指挥部第六场新闻发布会获悉,按照地震响应终止的相关规定,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决定从当天18时起,终止省级地震一级应急响应,应急救援阶段转入过渡安置及恢复重建阶段。
村民们回家了,孩子们即将回到教室,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在这场地震中,草科乡的自救记忆值得回顾,也将留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伴随草科乡的村民们向新而生。
9月5日12时52分,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地震发生后,雅安市石棉县新民乡、王岗坪乡、草科乡等地通信、道路中断,多个村庄成为“孤岛”。草科乡党委副书记黄兴带着5个同事翻山越岭走了两个小时山路,带领农家村村民开展自救。
与村干部会合后,村里开始摸排受灾情况,疏散群众。由于暂时无法对外联络,大家只能依靠储备物资开展自救。有篷布的出篷布,有木头的出木头,选定安全地带,就开始搭建临时安置点。到9月7日上午,包括能用的帐篷在内,这样的安置点已搭建了11个。
一块玉米地成为了首选安置点位置,可是地里的玉米还没来得及收。“如果这块地能用上,直接砍了就是,特殊时期就不要考虑这些了。”玉米的主人大手一挥,让黄兴请村里的挖掘机来施工。
9月7日中午,农家村党群服务中心安置点开始热闹起来。一颗颗搓好的汤圆滚入开水中,旁边是十多位忙碌的妇女。她们分工明确,手法熟练。不一会儿,煮好的汤圆优先送到了附近的老人手里。
“材料是大家一起凑的,有红糖的出红糖,有面粉的出面粉。”村民陈大姐告诉记者,经历过这次地震,大家都还能够安聚在这里,劫后余生,更加珍惜。所以大家决定搓一顿汤圆一起吃。她说:“因为汤圆有个很好的寓意,汤圆汤圆,团团圆圆,互祝平安。”
如今,陈大姐已收拾好东西,准备离开这个住了一星期的安置点。黄兴告诉记者,农家村的部分房屋已经过鉴定,为安全的房屋,村民可以回家住了。现在已经转入重建阶段,村里也开始做农户过渡意愿调查。
12日,草科乡中心小学的临时帐篷也撤了。下午5点左右,看着孩子们在操场收拾,姜欢欢拍下一张照片。
5日地震发生时,姜欢欢刚坐下吃午饭。这位才到草科乡中心小学教书不到一周的新教师,立马起身和校长一起跑到教室疏散孩子们。
当天下午2点过,乡政府送来了第一批帐篷。学校的20多位老师着手搭建,孩子们也十分懂事,搬砖头、拿床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夜幕降临时,尽管有些拥挤,但每个孩子都有了自己的床位。
次日凌晨,4.5级余震袭来,帐篷里传来孩子们的啜泣声。老师们从行军床里爬起来,走进帐篷挨个轻声安抚。大约过了半个小时,孩子们又安静睡去,四周再次寂静下来。
6日,老师们又起了个大早,监督孩子们洗脸刷牙吃早饭,清点人数。从9月6日起,老师们的工作时间变成了早上6点到晚上11点,等孩子们睡下,他们才有时间休息。
吃过饭,孩子们来到操场上席地而坐,把课椅当成书桌,手捧课本开始上课。每个年级有各自的区域,互不影响。朗朗的读书声传出校园,飘在草科乡上空。“我们在确保学生和教师安全的情况下,震后第二天就开始逐步恢复教学。”该校校长谢建兰告诉记者。
12日,摆在操场上的课桌,被老师们搬进熟悉的教学楼。姜欢欢告诉记者,经过房屋鉴定,政府通知教学楼已经可以使用。接下来,学校会有序恢复室内教学。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伍勇9月7日,学生在操场上做作业。新华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