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快两个钟头了,你都没有把10棵小树苗栽好,你是在搓夜麦子蛮?”带队者对参加植树的一个队员不悦地说。队员忙解释道:“我倒没有搓夜麦子,你看看这窝子里是些啥?全是石头笸箩(像笸箩形状的石头),窝子挖出来后,只有从别的地方运土来栽树,我要是做糊弄人的假活路,树苗早就栽完了。”
同样的场地和环境,有的人很快把工作做完了,而有的人不讲究工作方法和技巧,虽没有偷懒,但工作进度缓慢,不见效率。领导就会来一句:“你是在搓夜麦子。”
何谓搓夜麦子?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川北大巴山里,农历三四月间青黄不接,柜子里的粮食空了,大家只得把自留地里未成熟的麦子收割回去,码放在院坝角里,用塑料薄膜严严实实地覆盖起来,捂上两天两夜,待青嫩的麦穗凸现出麦粒来。
村民白天忙着挣工分。只有晚上趁着夜色,坐在院坝的石条上,双手掌夹着3-4株麦穗,一前一后地来回揉搓,此时的麦粒尚未断青,里面还是浆汁,搓力稍稍用大了,青嫩的麦壳就会破裂,乳白色的浆汁就会喷出来,剩下空空的麦壳。
为了不造成浪费,父亲给我和哥哥作了示范,手把手地教我们如何掌握搓麦要领。夜里,在父亲的带领下,我们就开始搓麦。父亲一再叮嘱我和哥哥,搓麦一定不能急躁,只有慢慢来。
搓夜麦子,在川北大巴山里,就是一个“慢”字之意。用来形容某些人的行事风格,是最合适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