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0 天下-
A10天下
  • ·四川唯一!达州民警黄晨入选
  • ·“警界创客”黄晨数次打破技术壁垒
  • ·“一箭双星”我国成功发射试验十四号和试验十五号卫星
  • ·我国进一步扩大社保费缓缴政策实施范围
  • ·超强台风“奥鹿”登陆菲律宾多地发布最高级别预警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自主研发“5G智能移动靶机器人”

“警界创客”黄晨数次打破技术壁垒

  达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综保大队大队长黄晨

工作中的黄晨。

  烈日下、寒风中,迎晨曦、披星月。最美基层民警,在凡常的奔波里书写不凡,在漫长的岁月间守望初心。
  他是警界创客,研发出多款警用机器人并投入实战;他是理工男,却写得一手好文章,屡次获奖,13篇论文在国家级学术期刊刊发;他因经常加班熬夜,被确诊为感音神经性耳聋,开会总霸占“前排”,用手机语音转文字功能辅助,却始终坚守在一线。
  他叫黄晨,达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综保大队大队长,全国38名入选2022“最美基层民警”中的四川公安唯一代表。

撬开四川公安自主研发警用机器人的大门

  在达州市公安局训练基地,一台叫“威龙”的移动靶机器人让神枪手都屡屡脱靶,研发“威龙”的人正是黄晨。
  “201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研发出一套无线视频图像侦察系统,帮同事解决了一个技术难题,当时感觉挺有成就感的,逐渐发现自己骨子里有点儿工匠情怀。”黄晨谈起搞研发的初衷。
  黄晨的微信名叫“警营创客”,在他看来,所谓“创客”就是指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当年,随着反恐防暴工作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警用机器人被运用到作战一线,极大降低了工作风险。但由于外部专利技术垄断严重,一台警用机器人的造价高达数十万元,基层民警别说用,很多干了一辈子的老警察连见都没有见过。从那时起,黄晨决定利用在大学里学到的计算机知识,用业余时间研发一台便宜实用的警用机器人。
  “研发警用机器人技术难度大,在达州没有先例,也找不到人教,起步的时候很是艰难。”为了解决一些技术难题,黄晨只好自己钻进书堆找办法,国内的、国外的各种专业书籍他都看。有时候为了读懂一段英文,他需要借助翻译工具花几个小时。
  特别是在研发初期,为了尽快论证技术方案的可行性,他甚至用自己的奖金购买零部件。凭借敢吃“螃蟹”的创新精神,黄晨成为全省公安机关唯一获得警用机器人领域专利的民警,5项国家专利率先撬开了省内公安自主研发警用机器人的大门。
  他成功研制的警用反恐排爆机器人“铁甲”、反恐侦察机器人、5G智能移动靶机器人“威龙”3个系列产品,降低了70%产品成本,并参与实战应用。
  今年8月,第二代“5G智能移动靶机器人”被四川省公安厅纳入全省公安基层技术革新技能比武决赛,并被省公安厅推荐参加全国总决赛。

理工男成“笔杆子”比拼中三获“全省第一”

  “我的本职工作其实是写材料。”大学里学计算机专业的黄晨,还是达州市公安系统里有名的“笔杆子”。
  问起诀窍,黄晨坦言,不过是日复一日的坚持罢了。他不但思考和总结出了公文运转规律,还最终形成了一套科学有效的工作流程和规范,在工作上做到了“事不过夜、案无积卷”。目前,黄晨已在国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3篇,发文数位居达州市公安系统第一。
  “不联系实际,不懂业务知识,就算写得花团锦簇也是假大空。”黄晨积极倡导优良文风,三获“全省第一”:2012年,他负责的公安信息调研工作,排名全省第一;2013年,他代表达州公安参加全省公安机关文秘写作大比武,再夺全省团体第一;2015年,他因信息调研成绩突出,又一次被省公安厅表彰为“全省信息调研个人一等奖”。
  2011年初,常年加班熬夜的黄晨,身体一度虚弱,耳鸣频发,被确诊为感音神经性耳聋,组织上提出为他调整岗位,但他却果断拒绝了组织的安排。
  听力残疾给黄晨的工作与生活都带来极大不便。领受任务时,由于听不仔细,他就随身携带纸和笔,恳请领导和同事写明要求;开会时,他总是“霸占”最前排,生怕漏掉一个字。
  “整理证据、卷宗报送、案情通报……”作为刑侦支队综保大队大队长,黄晨虽然不直接侦办各类案件,却坚持直接与老百姓面对面交流。看着他因为听不清楚拿着手机来充当语音转文字的“翻译机”,同事纷纷劝他早日服从组织安排,调离一线休养身体,黄晨却每次都笑笑不说话,接着干手上的工作。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钟晓璐
  图片由四川省公安厅提供

人物档案

  黄晨,达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综保大队大队长。他打破技术壁垒,自主研发“5G智能移动靶机器人”,成为引领科技进步的“警界创客”;他笔耕不辍,在国家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3篇,在四川公安文秘实战大比武等工作中三获“全省第一”;从警16年,先后获得“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