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5 要闻-
A5要闻
  • ·在“七一勋章”获得者周永开的党费证前 观众们感悟“听党话、跟党走”的初心
  • ·阆中皮影展品《金鸡报晓》演绎文化的传承和坚守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在“七一勋章”获得者周永开的党费证前 观众们感悟“听党话、跟党走”的初心

周永开与年轻党员在一起交流。(达州市委组织部供图)

展出的周永开的党费证。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曾业
  刚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在北京展览馆举行的“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成为热门打卡地。在“草鞋书记”周永开的党费证前,人们感悟着“听党话、跟党走”的初心。周永开先后被授予“全国离退休老干部先进个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2021年7月1日获得“七一勋章”。
  1945年8月,在巍巍青山的见证下,周永开举起右拳庄严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他就一直在为党的事业奋斗。“党费月月交,党性步步强”,这是周永开在党费证上写下的一句话。展出的党费证背后,是周永开不变的初心。周老虽离休多年,但他对党的爱戴始终如一。

“没有党就没有我的一切”

  今年7月15日,周永开来到达州市直机关工委办公室,郑重地将20100元大额党费交到达州市纪委监委离退休党支部书记手中。他说:“没有党就没有我的一切,党是我一生的追随。我只是一个保管员,要把党和政府给我的工资,用在党和政府以及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周永开解释,这20100元党费具有特殊意义,“2”代表两个一百年,即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代表第二个一百年的第一年。
  1998年,时逢《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周永开等一批当年川东北的地下党老党员发起成立“共产主义奖学金”,用以奖励其母校化成小学、奇章中学(今清江中学)的优秀骨干教师和品学兼优的学生,至今已累计捐赠40余万元,颁发20余届,共奖励师生1000余人。在周永开看来,捐资助学绝不仅仅是做好事,“这是培养我们事业接班人的大事”。
  周永开夫妇都是离休干部,平时生活俭朴、省吃俭用,几乎将自己的全部家当,全都用在了他一生追随的“革命”事业上。每当遇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和事,周永开总是慷慨解囊——“共产党人没有私心。”周永开说。

“我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流逝的是岁月,不变的是信仰。“我是在党的教育、培养下成长起来的,理应知恩图报。”这句朴实无华的承诺,一直是周永开心中的头等大事。“我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终身,就是要奋斗到你死的那一天!”94岁高龄的周永开,至今仍在为党的事业奋斗。
  从原达县地委纪委书记岗位上离休后,周永开扎根万源花萼山,拿出自己的退休工资种树护林、帮助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2018年,周永开向“共产主义奖学金”捐赠10万元;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时,他主动向组织交纳了10万元党费;2020年2月,周永开又和妻子吴应明一起捐出10万元积蓄,助力武汉抗击疫情。
  在花萼山守山护林的岁月里,每次上山前,周永开都要动员身边的亲戚朋友为贫困户捐款捐物,并自掏腰包资助困难村民,这家给50元、那家给100元,早已数不清给了多少次。不仅如此,周永开还在花萼山上选了7名学生,联系重庆、成都7名爱心人士定向帮扶,直到他们读完大学走上工作岗位。
  每一个温暖和炽热的举动背后,是周永开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深深热爱。今年6月10日,周永开还以特邀嘉宾的身份,在川东北片区“传承红色基因·永远跟党走”红色典型巡讲活动中作事迹报告,激励后辈为共产主义事业不懈奋斗。
  “莫砍树,不打猎,为了子孙后代要保护好山林。”离休后,周永开走遍达州万源花萼山11个乡镇30多个村,苦口婆心地向乡亲们宣传。花萼山,记录了周老离休后20多年的奋斗历程。如今,这里已成为国家自然保护区,绿水青山,如诗似画。

“一生都要做合格的共产党员”

  2021年6月29日,“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隆重举行。29名同志被授予“七一勋章”,周永开是其中之一。
  “我内心无比激动,党组织给予我重大荣誉,我感到光荣高兴,也感到无比内疚,过去我为党和人民做的事情还太少、太小,今后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一定听党话、跟党走、走到底!”周永开说,共产党人要有一颗公心,真正做人民的公仆。
  作为一名纪检干部,周永开孙女周靖对爷爷充满崇敬,她说:“爷爷几十年来对党忠心耿耿,舍小家、为大家,艰苦朴素,几十年如一日,他的精神是我们后辈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也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红色精神,践行爷爷‘听党话、跟党走、永远感党恩’的座右铭,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奉献自己的一切。”
  流逝的是岁月,不变的是信仰。周永开常说:“我们要做到对党忠诚、清正廉洁、敢于担当……”有一次病重,周永开口头立下遗嘱:不开追悼会,不通知亲友,不要立坟立碑,“在家乡的山上种棵树,用我的骨灰做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