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39 特刊-
A39特刊
  • ·奋进资阳助力成渝地区中部崛起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成渝之心 巴蜀门户

奋进资阳助力成渝地区中部崛起

资阳城区。资阳市委宣传部供图

四川音乐学院临空经济区校区美术学院。秦建华摄

中国牙谷科创园。资阳市委宣传部供图

  资阳正加快构建“8高11轨16快”立体综合交通网络。 资阳市委宣传部供图

休闲锻炼身体的市民。资阳市委宣传部供图

  追光而行,十年奋进。在多名施工人员的配合下,一台大型旋挖钻机启动,从地表向下钻进……10月9日上午,成都至达州至重庆万州高速铁路(简称成达万高铁)首座大桥首根桩基,在资阳市雁江区开钻,这标志着该高铁首座大桥进入实质施工阶段。
  10多公里外的资阳临空经济区,四川首个独立美术类本科院校、国内最大单体校区美院——四川音乐学院临空经济区校区美术学院将迎来首批新生入学。
  这些时间卷轴上的发展注脚,铺展着资阳昂扬奋进、日新月异的历史进程。
  2021年,资阳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90.5亿元,比2012年增加420.5亿元。2013年-2021年,全市GDP年均增长7.8%。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当前,成渝之心、巴蜀门户资阳,正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牵引、以成资同城化为战略支撑,实施工业强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一核引领、两极支撑、三区协同”市域发展格局,推动新时代资阳高质量发展,助力成渝地区中部崛起。

时代坐标下的资阳方位
当好国省战略的排头兵

  今年1-6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2.1亿元、增长3.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这是面临多重困难挑战下,资阳交出的经济答卷。
  作为四川最年轻的地级市之一,随着在全省发展大局中的战略位势不断提升,资阳的发展潜力正加快释放。
  资阳市委五届五次全会上提到,推动新时代资阳高质量发展、助力成渝地区中部崛起,是赋予资阳的历史使命。
  当地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牵引、以成资同城化为战略支撑,就是要在全省建强成都都市圈、做强次级增长极、培育新兴增长极中,进一步找准发展定位,借势借力在服务和融入国省重大战略中,加快自身发展,重点推进规划统筹、交通互联互通、产业协同发展、公共服务便民共享,努力走出一条体现资阳特色、服务四川全局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10月9日,四川蜀欧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揭牌仪式在资阳保税物流中心(B型)综合楼举行。该公司由省商投集团与资阳高投集团合作成立,是当地首家国有外贸公司。未来,将为资阳企业提供物流、报关、信保、融资、收汇、退税等专业外贸综合服务,让更多“资阳造”产品走向世界。
  争当双圈建设“排头兵”,下好成资同城“先手棋”,资阳在服务国省战略中不断取得新突破。
  成渝高铁公交化运行,四川音乐学院临空经济区校区美术学院填补了当地本科教育空白,资阳14家医院与省级、成都市级医院共建医联体,成资两地119所学校结对共建,政务服务166项同城化事项无差别办理,210项“川渝通办”事项落实,“8高11轨16快”立体综合交通网络正加快构建。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再造一个“工业资阳”

  数据显示,资阳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从2012年的22.2:38.7:39.1,调整为2021年的19.5:29.5:51.0,服务业比重超过50%,比2012年提高11.9个百分点。
  成绩的背后,资阳也清晰认识到,发展不足仍是最突出的问题。如何突出发展重点?背靠成渝两大市场,产业协同发展空间大,资阳将产业特别是工业发展摆在重中之重,把招商引资特别是资本招商摆在重中之重,响亮喊出举全市之力再造一个“工业资阳”,精准发力医疗器械、交通装备、清洁能源、电子信息、食品饮料、纺织鞋服等产业。
  在资阳市临空经济区(清泉)智能制造产业园标准厂房内,上海高仙机器人四十万能级生产基地项目正加快装修进度。该项目总投资约15亿元,分两期建成,将建设清洁机器人产线,以及无人驾驶环卫车、商用配送机器人等新产品产线,打造智能化生产基地,并建成西部地区灯塔工厂及智慧环卫示范场景。
  在中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总装车间,出口土库曼斯坦的机车正加紧生产。到今年年底,该公司将力争实现百天百车计划,其中四分之一将用于出口,力争全年实现30亿元的营收。
  而在资阳市安岳县永顺镇,川投(资阳)燃气发电项目建设也如火如荼,挖掘机、推土机等机械轰鸣作响。该项目总投资约60亿元,拟建设4台目前全世界最先进的H级燃气发电机组,按年最低运行2500小时,预估需天然气约6亿方,年上网电量35亿千瓦时,对促进天然气资源就地转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标对,则干劲足。
  资阳通过细化分解年底重点项目投资目标任务,落实“红黑榜”通报、“金鹰”“树懒”项目评选、竞进拉练、市领导挂联工作机制……今年以来,新签约引进华强方特、奋安铝业、莱斯特真空科技、高仙机器人等120个重大项目,协议投资519.2亿元。

写好“民生答卷”
不断擦亮“幸福资阳”底色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这是资阳民生福祉大踏步前进的十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20751元增加到2021年的40636元,2013年-2021年年均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7708元增加到2021年的21023元。全市325个贫困村全部如期退出、23.6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21年末,共有各类学校825所,比2012年增加373所。卫生机构床位数比2012年增加8574张。开建全省第一条跨市域轨道交通,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县三高速”,即将实现“县县双高铁”,出行更便捷。
  面对污染防治重大考验,资阳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交出两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合格答卷,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在全国重点城市前列,沱江流域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十年来,资阳城镇化进程稳步提升。全市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30.6%提高到2021年的42.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大幅提升,老旧小区改造惠及5.1万户居民,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省级森林城市。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迈进新征程,资阳将不断补齐民生短板、增进民生福祉,接续奋斗,守望幸福。 (元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