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8-A9 特别报道-
A8-A9 特别报道 下载PDF 下一版 上一版 |
A8-A9特别报道
  •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通往世界的新国门
  • ·我们想赋予机场更多的“温度”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设指挥部总工程师郭雁池:

我们想赋予机场更多的“温度”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设指挥部总工程师郭雁池

  从开工建设至首航投运,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用时不到5年,创造出了令人惊叹的“中国速度”。该机场的建设已创造了40余项国际、国内第一,技术专利103项,新工法65项,国产化率达98%以上。
  作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首,大兴国际机场对建设者来说意味着什么?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对话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设指挥部总工程师郭雁池。
  

记者:您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在大兴国际机场的建设中,如何在完美与现实中寻找一种平衡?
  郭雁池:

任何一个东西都没有完美的,尤其是设计建筑物。比如大兴国际机场集中式航站楼是否完美?它可能在某些方面不如单元式航站楼便捷,但从整体性能来说是高于其他形式的航站楼。这是一个平衡过程,在当时的条件下,你要解决主要矛盾,那么有些次要矛盾可能就无法得到完美的解决。
  

记者:回溯您建设大兴国际机场的10年,这意味着什么?
  郭雁池:

能够参与大兴国际机场的建设,对于我来说是不一样的人生体验。大兴国际机场建成以后经受住了一定的压力和考验,建筑设计也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认可,应该说比较顺利地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希望能为旅客带来舒适的体验。
  我觉得坚持很重要,一步一步地走,困难也就能一个个地解决。我们团队一直坚持认准一个方向,然后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
  

记者:在您看来,怎么才能够让建筑变得更有“温度”?大兴国际机场的“温度”体现在哪些方面?
  郭雁池:

对于一个交通建筑来说,让旅客出行更加便捷、感受更好,我想这是最本质的“温暖”。比如在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我们最大程度使用自然采光,营造出的自然环境和氛围能带给旅客更好的感受。
  比如在无障碍卫生间的设计中,我们也考虑了很多因素。在无障碍卫生间外,带有盲文的开关门按钮设置较低,卫生间内洗手盆、便盆周围都设置了抓杆,马桶后还设有靠背,方便残障人士借力起身。每面墙边还设有紧急呼叫装置,按下按钮后保洁人员会第一时间响应,提供帮助。
  刘柳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粟裕

记者手记
令人惊叹的“中国速度”和“中国奇迹”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这一世界建设规模最大的机场仅耗时4年半,创造出了令人惊叹的“中国速度”和“中国奇迹”。让人好奇的是,这个“大国工程”的建设者如何克服重重困难,让“凤凰展翅”屹立在京南大地。
  采访郭雁池的1个多小时,感受更多的是沉稳和踏实。他用近十年时间投入到一个建筑中,我问他值得吗?他简单地回答:“这只是正常的工作,任何时候只要国家需要,我就会投入到建设中。”
  总结过去的十年,郭雁池给出的关键词是“留念”,他把和团队一起攻坚克难完成机场建设的历程刻入他的生命中。凤凰展翅,逐梦蓝天。如今,大兴国际机场已经成为4F级国际机场、世界级航空枢纽,向世界展示着中国的智慧、创新与活力。
  郭雁池依然奋斗在民航机场建设的第一线,他还会始终如一为民航的建设持续贡献自己的力量,特别是伴随着新基建、5G等新技术的应用和智慧民航的发展与建设。他说:“学无止境,我要学习和提高的地方还有很多。”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粟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