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8 互动-
A8互动
  • ·世界杯前方报道组抵达多哈
  • ·无声世界里,我用篮球“说话”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听障男孩王梓阳:

无声世界里,我用篮球“说话”

王梓阳

  11月中旬的周末,王梓阳照例从乐山乘坐动车来到成都。周末两天时光,他都会泡在位于成都龙泉驿的篮球馆里。过去三年,没有意外的话,他都是这么度过周末的。
  21岁的王梓阳先天听力残疾。对他来说,篮球不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他“说话”的方式。是篮球,让他从内向变得开朗、自信;也是篮球,让他找到了与世界相处的方式。2021年,王梓阳和队友获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聋人篮球男子组比赛第四名,并被授予全省优秀运动员称号。
  因为篮球,王梓阳找到了一生的热爱,他说他的梦想是当一名篮球老师。近日,由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指导举办的2021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推选活动结果揭晓,王梓阳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这一次,更多人知道了他的梦想。

爱上篮球
他从孤僻胆小变得自信开朗

  王梓阳最近有点忙。他是乐山师范学院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一方面,
  他忙着准备首届川渝师范生技能大赛——一个师范生展示教学能力的比赛,王梓阳是入围学生中唯一的听障生。另一方面,即便准备比赛经常熬夜,他仍坚持每天早上6点半的篮球训练,“我不希望我的篮球技术有一点点退步。”王梓阳说。
  王梓阳是乐山人,先天听力残疾。5岁那年,母亲杨群英为了让他能够受到更好的教育,把他送到成都特殊教育学校学习。
  王梓阳的父亲是医生,母亲是护士,忙碌的工作加上距离,他们通常一个学期才能接王梓阳回家一次。每个周五,看着小伙伴们都被父母接走,偌大的校园只剩下自己,慢慢地,王梓阳变得孤僻、胆小。
  2010年,每个周末陪伴他的生活老师,发现王梓阳经常躲在操场边偷看篮球训练,便鼓励他参与训练。刚开始,作为队里最小的队员,加上平衡感的缺陷,王梓阳总是摔跤,动作不标准,常常引人发笑。
  好在篮球队的教练刘强一直鼓励他:“相信自己,除了听,你什么都可以做好。”此后,每天清晨6点的操场,无论风雨,都会出现王梓阳的身影,他不厌其烦地练习着教练教的动作,享受挥汗如雨的感觉。
  渐渐地,王梓阳也因为篮球,变得自信、开朗。

感恩教练
他相信自己除了听什么都可以做好

  王梓阳和刘强有着双向奔赴的师徒情。
  刘强曾是四川男篮队长,川队征战CBA主力。机缘巧合之下,2010年他由朋友推荐到成都市特殊教育学校给听障生当起了篮球教练。
  “王梓阳他们已经是我在特校教过的第三批学生了。”下班后利用业余时间到特校给听障学生培训篮球,为了教好他们,刘强特意学了手语。这支特殊的篮球队,后来成为了四川省聋人篮球队,取名为“岁月无声”开始代表四川,走南闯北比赛。
  在聋人篮球队里,王梓阳曾一度是年纪最小的队员,但他的训练却从未落下。在刘强的带领下,王梓阳的篮球技术得到快速提升。慢慢地,他在队里打后卫。2019年,他到天津参加全国第十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七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篮球比赛,“虽然当时我的表现不是很好,但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提升技术,不再给刘教练丢人。”
  对王梓阳来说,刘强是父亲般的存在。他说,教练不仅教会了他打球,还教会了他很多做人的道理,“如果不是他,可能也不会有现在的我。”王梓阳知道,热爱篮球事业的刘强一心想将四川聋人篮球队带上冠军的领奖台,“我也很想为这个冠军,出一份力。”王梓阳说。
  “除了听,你什么都可以做好。”刘强对王梓阳说的这句话,曾无数次出现在王梓阳的脑海中,也激励着他不断地挑战自己。
  除了篮球,王梓阳也努力提升文化知识,坚信只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也一定可以收获更美好的未来。2019年,王梓阳考上了乐山师范学院。事实上,他的分数可以上更好的大学,但为了篮球他选择留在四川,“这样,我每周还能到成都和刘教练一起训练。”
  开学那天,作为新生代表,王梓阳对他的同学、也对自己说:“相信自己,我们能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

坚持三年
每周坐动车到成都参加集训

  上了大学的王梓阳,依旧每天与篮球作伴。一次,他代表学院参加比赛。当发现其他人的技术缺陷时,他便上前指导,这让他生出了一股自豪感,“我也能让别的同学因为篮球找回自信。”这让他激动不已,也是从那时起,他暗下决心:以后要成为一名篮球老师。
  为了更全方位地提升自己,进入大学后的每天早上,王梓阳都会在六点半准时到球场进行篮球训练。每个周末,他还会坐高铁到成都,找刘强教练进行技术指导,这样的生活他持续了三年。
  无声的世界里,他用篮球“发声”,讲述了一个自强不息的故事。篮球之外,王梓阳是一名普通的大学生,喜欢参加社团活动,充实和丰富自己的校园生活;喜欢动漫和电影,会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观影体会,会为里面励志的人物故事掉眼泪。他还把微信头像设置成了动漫《海贼王》里主角路飞的照片,“他的毅力特别强,不管遇到多强的对手,就是不放弃,还坚持救自己的伙伴。”王梓阳说。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秦怡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让青春力量激荡,让青春正气昂扬。
  封面新闻长期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你心中的青年榜样”人选。
  哪些向前奔跑的身影曾感动过你?
  快来给我们推荐吧!
推荐方式
  欢迎通过封面新闻APP的爆料平台,推荐你心目中能够代表中国力量的青年榜样;与此同时,也可以在封面新闻微博、微信等平台的相关稿件下方留言,欢迎向我们推荐。
推荐标准
  年轻:14-40周岁。正能量: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责任感:遵纪守法,品德高尚,甘于奉献。创新力:勤于学习,善于创造。引领风潮:在本职岗位上取得突出成绩,具有良好的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