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碧水绕城过
攀枝花是一座“森林城市”。攀枝花市委宣传部供图
如果要选一种颜色来代表冬天,很多人脑海里冒出的第一个词可能是白色。天气预报显示,从12月15日开始,新一轮冷空气将至,“去时雪满天山路”,或将成为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常见景色。
在四川的最南端,有一座“没有冬天的城市”,南亚热带干热河谷气候给这里带来了20.4℃的年均气温,一年四季的山青水绿,是这里最引以为傲的发展底气。
这座金沙江畔的城市有一个美丽的名字——攀枝花。近日,攀枝花市印发《关于推进科学绿化的实施方案》,全面推进山水宜居公园城市建设,用更大的力度守护这满城的绿水青山。
说到攀枝花,就不得不提金沙江。早在2000多年前的《禹贡》中,金沙江被称为“黑水”,后因盛产沙金,改名为金沙江。
千百年来,金沙江裹挟着大量泥沙滚滚向前。在老一辈攀枝花人心里,金沙江的“黄”,是刻在骨子里的深刻记忆。
金沙江水由黄变绿、由浊变清的故事,还要从上个世纪末讲起。1999年,经国家发改委批准,攀枝花污水处理厂正式立项,一项“清澈金沙江、保卫母亲河”的“清澈”行动轰轰烈烈展开。
20多年过去了,攀枝花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已增至9座,城市污水处理能力提升至每天21.36万立方米。
在攀枝花格里坪特色产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经过处理后的园区生产、生活污水,通过沿岸布置的管道排放进金沙江。“经过处理后的水质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该污水处理厂相关负责人说。
2016年以来,攀枝花市累计投资24.6亿元,新建污水收集管网795.8公里。目前,攀枝花已完成6个工业园区的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如今,站在攀枝花炳草岗大桥上远眺,金沙江依旧在山谷间流淌,不同的是,曾经是“游泳上岸满头沙”,如今是“一江碧水绕城过”。
12月13日,家住攀枝花东区的陈宇再次来到马坎森林公园。“以前这里是一片荒山,现在到处都是绿色,空气好,我很喜欢带着家人前来游玩。”他说。
“三线建设时,攀枝花和上游地区很多森林工业企业以砍树为主要业务,砍下的木头从河里漂运到全国各地。”76岁的市民刘建立回忆,木材运走了,山也荒了,石头裸露,“到处都是灰突突的。”
由于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脆弱区,攀枝花整体山高坡陡、土层瘠薄,并且一年里有7个月没有有效降雨,“很多树苗根本熬不过这段时间。”这个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困扰着攀枝花的林业工程师们。
针对恶劣的自然条件,当地通过修建提灌工程引水上山,人工背土上山改良土壤,因地制宜选择适地栽种成活的树种、加做树坑保水圈等措施,在干热河谷造林方面作出大胆探索。如今,每年6月29日,攀枝花都会如期举办全民义务植树活动。
2012年以来,攀枝花累计投入7.5亿元,建成马坎、棉沙湾、干坝塘等15处高标准市区(县城区)视野山体生态综合治理样板地。
曾经用来涵养水源、守护家园的一棵棵绿树,如今还带来了经济效益。今年,攀枝花依托“绿水青山”,推出露营、户外体验、摩托车越野、观景赏花等活动。今年国庆假期,各具特色的乡村民宿也成为市民自驾出行的热门目的地,预订量同比增长近五成。
作为长江上游重点国有林区和水源涵养区,攀枝花市一直积极探索推动金沙江干热河谷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着力构建长江上游绿色屏障。
在攀枝花市委确定的“一三三三”总体发展战略部署中,绿色低碳战略和清洁能源“文章”成为其中的重要内容。
近日,攀枝花印发《关于推进科学绿化的实施方案》,明确将大力开展六大专项行动,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治理,全面推进攀枝花山水宜居公园城市建设,促进城乡绿化增量提质,提升市域森林质量。
根据方案目标,到2025年,攀枝花全市要实施营造林40万亩,治理金沙江生态脆弱地区0.5万亩,开展矿山生态修复治理0.75万亩,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率达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