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7 特别报道-
A7特别报道
  • ·租个好房子 直播能有几百人观看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火锅店老板娘的“突破”与期望

租个好房子 直播能有几百人观看

赵春燕的“突破”:直播炒底料。

每一波疫情,赵春燕都为社区提供餐食。

在夏天,赵春燕发起的爱心冰柜一度冲上热搜。

“免费吃面”是赵春燕爱心回报爱心的延续。

  火锅店老板娘赵春燕的第一场直播,在12月1日的成都街头开始。
  手机就架在自家店外,火锅调料依次排开,开火颠勺,青花椒的香味翻腾,快起锅时,她才突然想起,匆匆转头对着架子上开着直播的手机说,“这就是炒锅底,可以上桌了。”持续2小时的直播,观看人数不到20人。没时间沮丧,第二天,她就缴了5000多元学费,开始跟专业短视频老师学直播,“要是一场直播能有几百人,我就满足了。”
  在成都,似乎很难精准统计出火锅店的具体数字,餐饮业的巨大竞争下,每天都有店铺新开和关闭。赵春燕的火锅店已经营12年,她早已习惯这样的压力。出现问题就解决问题,这是她的思维逻辑。12月14日,赵春燕的火锅店再次暂停营业,但于她而言,最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会慢慢好起来,“小小的信心,还是有的。”
  赵春燕与她的火锅店,是平凡世界的一角,但令人难以忘记的是在今年夏天,她和丈夫设立的“爱心冰柜”一度冲上热搜……

她的惶恐
“底气可以来自很多方面,但绝不能只是倚仗人们的善意”

  成都市武侯区的一条街道上,赵春燕的店铺很显眼。大门口和招牌并列的,是有需要的人免费吃面条的提醒、环卫工人爱心休息站的标签,两个巨大的冰柜上整面贴着“爱心冰柜”字样,大门中央高高挂着她绣的十字绣“家和万事兴”。
  与其说这是一家火锅店的门口,倒不如说更像是谁家客厅。“说客厅也不算错,这里就是我们的家,是我们全家的希望。”去年,赵春燕和丈夫将住了多年的房子卖了,暂时解了资金燃眉之急。家里很多“宝贝”被她拿到店里,例如,整面墙都是女儿的奖状。
  卖了房,卖了车,但这一年,赵春燕依然觉得挺难的。每天睁开眼睛,她的脑子就开始计算,自家店一共有18张桌子,正常时一天能卖40桌鱼火锅,一个月流水40万元左右。店里12名员工的工资、水电房租和成本,支出近20万元,剩下的钱,要按期归还之前分店亏损的欠账。
  “收入支出的每个环节都死死扣在一起,哪一环断了,整个线就断了。”这一年,赵春燕的压力史无前例,除了因为疫情防控需要歇业了一段时间外,店里的平均客流也在下降,“有时一晚上都坐不满18桌。”
  难是真难,有段时间,赵春燕说起这些就会哭,哭完了又继续在店里守着,只有坚持下去才有希望。很多老顾客得知她的困难后,直接在微信上转账,几百元到几千元,说先存起,以后吃饭直接扣。还有各种短信留言,一位同样做餐饮的老板甚至传授了把生意做活的心得。更多的是加油鼓劲,全国各地,天南海北,都在叫她坚持下来。
  整个10月,赵春燕都很开心。因为店里基本上下午6点就要开始排队,收入恢复到了以前好的时候,有顾客每周四会固定带着朋友来这里,指着她跟人介绍,“这个老板不得了,心善得很。”
  “从没想过会像现在这样,很多人是冲着我们的善良和爱心来吃饭。”赵春燕有点惶恐,她觉得一家店要活下去,底气可以来自很多方面,味道、服务,甚至是名气,但绝不能只是倚仗人们的善意。

她的善意
“好像是我被人‘打过伞’,所以也想为别人‘撑伞’”

  其实,赵春燕的选择,常常是在困难的时候作出的。
  今年夏天,史无前例的高温下,为响应节约用电的号召,赵春燕所在的整条街的商户都自发关闭了招牌灯光,调低了大厅灯光亮度。
  客流减少了,她却搬出冰柜,贴上“爱心冰柜,免费领取”的标签。最初,店里每天需要提供24瓶矿泉水作为补充,但渐渐地,爱心冰柜里的水反倒多起来了。监控里可以看到,叼着冰棍的男生、衣着朴素的女孩、匆匆“刹一脚”的司机……留下一箱箱矿泉水后离开了。
  水越放越多的“爱心冰柜”,成为盛夏里城市关怀的一个缩影。作为发起者,赵春燕觉得感动,但她更需要应对的,是9月在疫情反复下的歇业。
  9月4日,在成都全体居民原则居家第四天,她和住在附近的7名员工,为辖区内依然忙碌在一线的环卫工人做了爱心午餐,让他们能喝口热汤、吃顿饱饭。其实,这不是赵春燕第一次为抗疫一线人员提供爱心盒饭。过去两年多里,每一波疫情来临,她都会和社区联系,根据需要提供餐食,最多的一次花费了近5000元。
  “因为热爱这里,所以总能找到守护的方式。”赵春燕觉得那就是自发的一种行为。
  最近,她得知原本在附近修鞋的谢凤裙老两口,因为租金到期,找不到店铺时,她将店面一角隔出来,每个月900元租给他们。“那个地方能摆得下一张桌子,生意好时,一天的收入不止900元。”赵斗权是店里年纪最大的员工,他早就习惯了老板娘时常做的一些看似“不划算”的决定,现在店里能为客人免费提供擦鞋服务,他们再私下按照每双3元钱付给谢凤裙,“有点互助双赢的意思。”
  “我在成都14年了,这座城市、这家店,早就是我的家,所以,我想它好。”赵春燕一直不会忘记自己在这座城市所收到的善意。初到成都时,吃面忘了带钱,老板大方一笑解除了她的窘迫,所以就有了现在火锅店的免费吃面,这是一种爱心的延续和传承。
  虽然经历了疫情,但成都这几年对各种微小企业的扶助政策,让火锅店一年能省下一大笔钱,“真的是喘了口大气。”数不清的善意和帮助,让赵春燕觉得自己一直在被这座城市的强大的共情所触动,所以推动着她要去为这里做点什么,“好像是我被人‘打过伞’,所以也想为别人‘撑伞’。”

她的心愿
“我梦想的就是,店里坐满了,外面排着队”

  夏天之后,有企业找到赵春燕,为她免费提供了两个更大的冰柜。如今,新的“爱心冰柜”依旧摆放在火锅店门口,时不时有公交司机、环卫工人来拿走一瓶水,赵春燕觉得,爱心冰柜已经成为一个象征,“只要我们这家店还开着,这个传统就会一直延续下去。”
  更重要的还是向前走。这段时间,店里的生意一直有点反复,她希望通过直播,让更多的人知道她的店。毕竟,看着新鲜现炒的底料上桌,一方面是对质量的保障,同时也是赵春燕和丈夫想了好久的“新噱头”。
  “直播还是挺紧张的。”连续直播了半个月,赵春燕还是不大习惯时不时对着镜头说话,刚开始有路人好奇地停下来看,或者拿出手机拍摄,她都会默默将口罩再往上拉点。但一个课程学下来,她有了劲头,“这个东西还是专业,慢慢学,总啃得下来。”
  也有和往前走同样重要的事。
  今年夏天,得知社区里有个父母双亡的女孩后,赵春燕和丈夫到孩子家看望。这一去之后,她为孩子买了新空调,还定期买牛奶、水果上门,看看孩子和老人的近况,“挨得也近,毕竟我也是当妈的人。”
  母亲的身份,也在持续为赵春燕提供力量。卖了房子后,他们全家在火锅店宿舍的上下铺住过一段时间,之后重新租了个不大的小房间,五年级的女儿怯怯提出,“我们能不能租个好点的房子呀。”
  “别人家的孩子都是说能不能买个房子,我们家孩子提要求都只会说租。”这样的愧疚,让赵春燕更认真研究直播,她计划着,来年能慢慢将之前的欠款还完,再租个女儿希望的“好一点的房子”。
  有温度的城市不会辜负努力的人。于成都而言,在疫情中短期冲击与产业结构中长期转型的双重压力下,整个城市都正在迅速推动工作中心回归至经济建设,恢复经济活力与元气。在一系列安排部署下,“拼”,正成为寒冬中最为振奋人心的温度。
  “我梦想的就是,店里坐满了,外面排着队。”想了下,赵春燕又补充了一句,“直播间一场能有几百人看。”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杜江茜 梁家旗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