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0 特别报道-
A10 特别报道 下载PDF 下一版 上一版 |
A10特别报道
  • ·兔be No.1!萌娃上封面
  • ·从三星堆到苏东坡 这些“高光时刻”不同凡响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2022名人堂年度人文榜·四川文博大事件榜发布

从三星堆到苏东坡 这些“高光时刻”不同凡响

  提起2022年四川文博界的大事,首先浮现在你脑海中的会是怎样的画面?是央视春晚中,“三星堆青铜大面具”惊喜亮相;还是盐源老龙头遗址考古成果发布,清理出了千余座商代至西汉墓葬;抑或是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开馆试运行,在家门口就能看到亿万年前的恐龙化石……
  1月10日,由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发起的“2022名人堂年度人文榜·四川文博大事件榜”正式发布。回顾去年四川文博界的诸多璀璨时刻,我们用心记录下每一个文博事件的高光瞬间,将这些令人难忘的“名场面”珍藏。

历史无垠人生有限
四川考古步履不停

  2022年3月31日,四川稻城皮洛遗址、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祭祀区顺利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和其他八大入选遗址一起,串联起中华文明的发展历史,带领人们在历史里看到未来。
  在稻城皮洛遗址发现的手斧、薄刃斧等遗物,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阿舍利技术遗存。同时,这也是目前东亚地区形态最典型、制作最精美、技术最成熟的阿舍利组合。它的出现,有力地驳斥了“东方早期人类文化落后于西方”的观点,将东西方的阿舍利文化传播带连接起来。
  而在四川另一边的三星堆遗址祭祀区,来自6座“祭祀坑”的12000余件编号文物,进一步实证和阐释了“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基本认识。青铜器、金器、象牙等不同种类的文物陆续出土,立人大神兽、扭头跪坐人像、龟背形网格状器等器物持续引起网友热议。继顶尊蛇身铜人像、青铜鸟脚人像残部成功跨坑拼合后,3号坑的青铜顶尊人像和8号坑的青铜大神兽跨坑团聚,为研究三星堆“祭祀坑”的形成时间提供了参考依据。来自三千年前的古蜀力量,让人们从碎片化的当下抬起头,思考、发问:面对无垠的历史长河,有限的生命究竟能做什么?
  2022年,又一个“青铜王国”被更多人看见,这就是盐源老龙头遗址。老龙头遗址的发掘和研究,将偏远的神秘青铜王国带到世人眼前。但同时,它也带来了更多的疑惑:它究竟是不是神秘“笮人”的生活之地?如今看似交通不便的盐源为何成为多种文化的融合之地?相信随着老龙头遗址考古研究工作的继续,这些问题总有一天能得到解答。
  继2017年后,江口明末战场遗址又一次以丰厚的发掘成果“高调”回归人们的视线。2022年11月,四川彭山“江口沉银”遗址再次发掘一万余件文物,其中包括明代藩王世子金印、“永昌督理之印”银印、9万余枚历代钱币等,对于研究明末政治、经济、文教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考古发现的成果,需要与公众共享。去年12月20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建设的成都考古中心举行落成仪式。这是中国西南地区规模最大、设施设备最先进、功能最齐全的城市考古科研与展示平台,公众可以在这里走近考古。

好展轮番精品不断
尽情享受文化生活的福祉

  在四川考古高歌猛进之时,博物馆中也在上演着美好的邂逅。对于四川的文博迷而言,2022年依旧是“幸福感满满”的一年。从年初的“山高水阔长流天际——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到年末各大博物馆陆续推出跨年大展,苏东坡的罕见传世真迹、梵·高和毕加索的画作、维多利亚女王的收藏……可以看到,重磅丰富的展览几乎贯穿了整个2022年,无论何时走进博物馆的展厅中,都能邂逅意外之喜。
  除了带给观众精心策划的大展,2022年四川文博界也是捷报频传。在这一年的“5·18国际博物馆日”,第十九届(2021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结果揭晓,最终四川入选4个项目,为四川获得该奖项数量历年之最。其中,由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和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主办的“七宝玲珑——来自喜马拉雅的艺术珍品”特展荣获国际及港澳台合作入围奖。
  值得一提的是,四川博物院“山高水阔长流天际——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喜提“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这既是四川唯一一个获得该项大奖的项目,也是自1999年以来四川博物院第二次摘得全国博物馆展览的最高级别奖项。此外,川博在年末亮相的“高山仰止回望东坡——苏轼主题文物特展”收了一个“豹尾”,《潇湘竹石图》《阳羡帖》手卷等苏轼罕见真迹的展出,让观众大开眼界。
  就在川内各大博物馆的精美展览已经目不暇接之时,经过4年筹建,藏品近7万件的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在2022年11月23日开馆试运行,让成都人逛展的选择又多了一个。

文物保护红色传承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当然,在榜单之中还能看到四川文博事业在2022年留下的更多足迹。无论是四川大学邓小平故居陈列馆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成立,还是川渝文物局签署《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建设战略合作协议》,都为刚刚过去的2022年添上了更为生动的注脚。
  作为文物资源大省,四川文物在数量、等级、价值均位于全国“第一方阵”之时,文物保护重点工程仍在稳步推进。据了解,川渝地区共有石窟寺(含摩崖造像)2850处,约占全国总量的二分之一。其中,四川共有石窟寺(含摩崖造像)2134处,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1处。在2022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川渝文物局签署的《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建设战略合作协议》,意味着两地将携手打造中国南方石窟寺保护利用高地。
  同时,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非常重要而特殊地位的四川省,正着力依托丰富的革命文物资源,把发展红色旅游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就在2022年的“5·18国际博物馆日”,四川大学与邓小平故居陈列馆联合发起成立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并举行了揭牌仪式。未来,四川革命文物的保护和推广将再上新台阶。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刘可欣 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