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委员、四川农业大学教授马均:
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高标准农田。
省政协委员马均
“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需要更高水平的‘天府粮田’,需要更多的科技投入。”1月11日,在接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省政协委员、四川农业大学教授马均说。
从去年6月至今,马均参与制定了眉山市东坡区永丰片区“天府粮仓”核心区建设专项规划,作为省政协委员,他还跑遍四川各地,对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目前中国粮食产量在逐年小幅上升,但进口需求也在逐年上升,进口总量约占自产量的25%,而且这个比例一定会逐步升高。”马均解释,“随着大家生活水平提高,肉蛋禽奶需求会进一步增加。生产一公斤肉蛋禽奶,需要消耗几公斤甚至十几公斤粮食,所以粮食需要只会不断增加。如果遇到进口卡脖子,就会很危险,所以国家高度重视粮食安全。”
对四川来说,粮食需求显得更加迫切。马均说:“四川已成为全国第二大粮食调入省,从内在需求来说,也迫切需要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传统观念认为,“天府粮仓”在成都平原,马均称这实际上并不全面,“应该包括四川全省范围,尤其是成都平原、川东和川南的盆地丘陵地区、部分安宁河谷平原。”
此前,围绕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四川省委指示省政协围绕此课题开展研究,为省委科学决策提供有益参考,马均先后参加了调研和座谈。
通过实地调研和对具体数据分析,参与人员认为,“天府粮仓”应包含成都平原、安宁河谷平原,以及广泛分布于川东、川南的盆地丘陵地区,“这3个区域粮食播种面积占全省79.31%、产量占81.84%,四川全省产粮大县中有68个分布在这3个区域”。
近日,四川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记者注意到,《行动方案》指出,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要按照一带、五区、三十集群、千个园区布局整体推进,建设成渝现代化高效特色农业带,推动成都平原“天府粮仓”核心区、盆地丘陵以粮为主集中发展区、盆周山区粮经饲统筹发展区、攀西特色高效农业优势区、川西北高原农牧循环生态农业发展区差异化发展,到2025年建成30个国家和省级现代化农业产业集群、1000个国家和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
马均说,四川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也是西部唯一粮食主产省。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提出了四川种粮从大到强的课题。
“有几个数据值得关注。一是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国的比例大概是55%,四川只有45%,还有10个点的差距。二是造成差距的原因是四川产粮区域有70%是丘陵地区,这些地方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难度很大,不少地方甚至还没有实现机械化。三是从人均粮食产量来看,四川与全国还存在一定差距。”马均说。
“除此之外,我们还面临粮油品牌等短板。你进超市就会发现,四川本地的品牌很少,基本是东北或者国外的。”马均说,“这两年,四川的稻香米品质不断提升,涌现出以花中花等为代表的四川品牌,但差距仍在。”
马均认为,要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首先要有“天府粮田”。“田是‘命根子’,没有‘天府粮田’就没有‘天府粮仓’。”马均介绍,耕地非粮化、非农化的情况在近几年得到遏制,种粮面积也在不断回升。
“除了落实好耕地红线外,一是要抓好安全生产,特别要重视重金属超标的问题。二是做好顶层设计,根据各地自然禀赋、温光条件等做好规划。三是设定种粮补偿机制,目前全世界种粮都有补偿,建议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大力度。”
马均认为,要拥有更高水平的“天府粮田”,核心是一定要加大科技投入。“这段时间我一直构思提案,主要就是建议加大科技投入。”马均说,“这些年粮食种子的关注很高,实际上中国的粮种水平已处于领先地位,反而是技术这块关注较少,尤其是重大的、核心的攻关项目很少。各地应避免走入‘种业关注太多,技术关注较少’的误区。广大农户更迫切需要突破性的轻简高效、提质增效技术。对四川广大丘陵地区来说,要从技术研发入手,真正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以科技支撑更高水平的‘天府粮田’,从而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