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4年,4张照片,从初次发现时误以为的“大金雕”,到确认“白尾海雕”的真实身份,从一只偶尔入画,到邂逅成群结队的白尾海雕家族。观测拍摄更多白尾海雕成了李福军的目标,也成为了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生态不断向好的见证。
白尾海雕是大型猛禽,为我国Ⅰ级保护动物,白色羽毛的尾部是其明显特征,多活动于江河及湖泊附近的沼泽地带,栖息于湖泊、河流、海岸、岛屿及河口地区。在唐家河保护区为冬候鸟,主要分布在白果坪至蔡家坝区域,每年11月至次年3月,可在白天观察到其活动。
“这是我连续第四年拍到白尾海雕。”李福军说。4年前冬天,他巡护途经蔡家坝区域时,被天空中一个巨大的身影吸引。李福军细心观察发现,这只“雕”尾巴不同于金雕,是白色的。原以为就要同这只“金雕”失之交臂了,2020年1月7日,在李福军数十天的坚守下,终于按下了快门键,记录下了珍贵的画面。
经专家确认,这是一只白尾海雕。作为冬候鸟,它把唐家河作为自己迁徙过程中的“落脚点”,从一只到拖家带口,主要原因是这里有丰富的食物来源——裂腹鱼。裂腹鱼属于国家II保护鱼类,对水质要求十分严格,但这种鱼在唐家河流域随处可见。良好的生态环境,完整的生态系统,唐家河自然而然成了白尾海雕的第二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