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4 宽窄巷-
A14宽窄巷
  • ·涉毒艺人借短视频出镜 我们为何要对其复出“零容忍”?
  • ·明星潮牌再翻车 “非目标客群”戳破真相
  • ·生活服务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涉毒艺人借短视频出镜 我们为何要对其复出“零容忍”?

  近日,随着电视剧《狂飙》爆火,剧中扮演毒贩钟阿四的演员韩朴俊(原名含笑)被网友扒出吸毒史,其早年因吸毒被捕的视频也在网上广为流传。《狂飙》剧组紧急对其片段进行全面删减。
  事件曝光后,再度引发公众对劣迹艺人特别是涉毒艺人借势复出的讨论。事实上,早在2014年,广电总局就下发了封杀劣迹艺人的相关通知,其中涉毒行为被明确点名。近年来,“清朗”“净网”等专项整治行动也将违法失德艺人作为整治对象,相关部门多次强调禁止劣迹艺人转移阵地复出。然而,随着自媒体、网络平台的快速发展,包括涉毒艺人在内的劣迹艺人出镜发声的试探时有发生。
  对涉毒艺人是否应该终身禁止复出?涉毒艺人重返演艺圈或活跃于短视频平台有何影响?“作为公众人物的演艺人员,应该在各个方面起表率作用,无论是其经纪公司还是其本人,一定要谨言慎行。”北京广告协会明星代言规范工作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兼首席技术专家吴纯勇说,因此,涉毒艺人不能复出是一个底线、红线、高压线,否则极易对社会大众尤其是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形成一种不良的价值导向。他强调说,不能复出包括不能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以及各种新的媒介复出。
  “涉毒艺人受到法律处罚后,可以给一个向公众道歉的机会,但这绝不能成为其重新复出的机会。”在吴纯勇看来,对于已经改过自新的涉毒艺人,可以引导他们根据社会及行业的发展现状,重新学习一技之长,去相关行业寻找工作,重新融入社会。
  著有《娱乐法学》的华东师范大学立法与法治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余锋也认为,由于艺人是公众人物,会对社会大众特别是未成年人产生示范效应,对劣迹艺人尤其是涉毒艺人实行严格的从业限制可以更好地约束艺人,提高自身道德水准,减少对大众特别是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从业限制意味着艺人可能全面丧失演艺工作机会,对其影响极大。但是,也正因为涉毒属于特别恶劣的违法犯罪行为,所以对涉毒艺人应该适用‘终身禁业’‘永久抵制’等从业禁止措施。”余锋说。
  但记者查询发现,目前依托一些互联网平台,有涉毒艺人迂回、隐性复出。
  某短视频平台上,“歌手尹相杰”拥有210万粉丝。他的短视频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外出游玩、和家人的日常生活、部分演出活动现场。8年前,法院以非法持有毒品罪,判处尹相杰有期徒刑7个月。同年7月24日被释放后,他又于当年11月12日因吸毒再次被抓,并供述有十多年的吸毒史。
  另一名涉毒艺人孙兴在某短视频平台上有83.8万粉丝,共计有801.9万点赞量。2011年4月,孙兴因涉嫌吸毒和藏毒被公安机关拘捕。有媒体曾曝光拘捕及审问孙兴的过程,其承认自己已有5年的吸毒史。如今,这名涉毒艺人在短视频平台上则是以真性情以及健康生活状态示人,评论区有网友评论“这就是我们羡慕的人生状态”。
  针对上述现象,特别是一些网友提出的“需要一些宽容对待犯过错已经改正的人”的言论,受访专家认为值得警惕。
  在吴纯勇看来,涉毒艺人活跃于网络平台的目的,就是想重塑公众形象,将自己打造成流量明星,以此取得后续的经济效益,他们在网络平台展现出的所谓“岁月静好”,会向社会传递出严重的不良信号——戒毒很容易,涉毒后依然过得风光、体面、滋润。这些都不利于社会大众尤其是青少年对毒品犯罪建立正确认知。
  吴纯勇认为,涉毒艺人不管是参加线下小范围演出,还是活跃于各类网络平台,都属于复出,应当对涉毒艺人复出“零容忍”。
  “关于‘复出’的界定,法律、法规和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目前尚未有特别明确的定义。从通常意义上理解,艺人的复出,是指艺人自身及其肖像和声音等具有显著人格特征的符号,以视觉和听觉的方式,再次出现在大众视野。因而,严格来讲,商演、小范围演出以及活跃于短视频平台,也属于复出。”余锋说。
  据吴纯勇透露,在出现诸如涉毒等劣迹艺人舆情后,作为相关平台方(播出平台、影视剧制作机构、传播平台等),通常采取的补救措施是寻找其他艺人重新拍摄原有镜头、通过技术方式替换或者删除原有镜头,“这样的处理方式既费时费力,又增加相关各方的成本并造成资源浪费,属于事后处理方式”。
  由此,吴纯勇建议由事后发现、处理转为事前规范、规避:相关主管机构、行业组织可以发挥及整合相关技术优势,实现规模化、策略化的数据采集和专业化的数据分析,有效加强演艺人员的风险把控。
  吴纯勇建议,国家相关主管机构今后在处罚包括涉毒在内的劣迹艺人的同时,“借鉴广告法等现有的法律法规,对于相关急功近利的演艺机构、平台方等也进行相应的处罚,加大打击力度,斩断这条不健康的产业链”。
  在余锋看来,针对涉毒艺人复出现象,加强法律责任的制度建设更为迫切,以使惩治措施“师出有名”。近几年,有不少两会代表呼吁把“一次吸毒,终身禁演”写进法律法规中。
  正如《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所言:“一次吸毒终身禁演”当为底线,“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当为共识。

据法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