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2 宽窄巷-
A12宽窄巷
  • ·《中国科幻口述史》首卷出版 献礼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
  • ·下一部《流浪地球》小说在哪里?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下一部《流浪地球》小说在哪里?

姚海军:它可能已诞生,只是我们还没发现

姚海军在“下一部《流浪地球》小说在哪里”主题沙龙上发言。

《闪耀》

《赛什腾之眼》

  随着《三体》电视剧和《流浪地球2》电影走红,科幻话题不断出圈。成都是《科幻世界》杂志大本营所在地,也是《三体》《流浪地球》小说首发地。此外,世界科幻大会将在今年10月于成都举办,也让成都作为“科幻之都”的称号更加闪亮。

刘慈欣获银河奖后
请大家吃火锅

  2月19日,《三体》系列责任编辑、科幻世界杂志社副总编辑姚海军,在由专业科幻出版机构“八光分文化”和成都市武侯区图书馆主办的“下一部《流浪地球》小说在哪里”主题线下沙龙上,回忆起了《流浪地球》初次发表的相关逸闻趣事:“当时的科幻小说并没有像现在一样受到关注,编辑部谁也没有想到刘慈欣的作品会给中国科幻带来巨大的影响。刘慈欣凭借这篇小说拿到了银河奖,用全部的奖金请大家吃四川火锅。《流浪地球》成为现在这么热门的一个话题,既是由于电影的成功,也是基于小说本身非常好的创意。”
  下一部《流浪地球》小说在哪里?参加本次沙龙分享的科幻作家万象峰年认为:“我们很难去猜测是哪一部具体的作品,但可以猜到其中可能会有的特点:它会是兼具宏大叙事、现实主义描写和时代美学的作品。”清华大学航天博士、科幻作家、青年科学家陈梓钧则从自己阅读小说的层面谈起,“当年读到《流浪地球》时给我焕然一新的感觉,下一部《流浪地球》一定也会是这样的作品。”姚海军的回答耐人寻味,“从我编辑作品的经验来说,其实很有可能这样的作品已经诞生了,只是我们还没有发现它。好的作品总是需要时间的沉淀,就像今天我们回过头找到了《流浪地球》一样。”

科幻创作不能缺少
对美学的探索

  在世界每天都在发生巨变的今天,科幻小说本身是否需要变革?万象峰年和陈梓钧各自结合自己的作品分享了经验和感受。
  陈梓钧刚刚出版了新书《闪耀》和《银河边缘012:对抗样本》,他分享了创作经验和心路历程。他认为自己的创作受到刘慈欣老师的影响很大,但早期作品学生气很重,沉迷在高概念、设定解说里,只有进入社会
  之后才开始反思自己的创作,转换了自己的关注点。他慢慢尝试将社会层面的东西融进小说中,《对抗样本》就是这样的创作。
  万象峰年重点分享了他获得华语科幻星云奖金奖的两篇作品《赛什腾之眼》和《飞裂苍穹》。他认为,最初创作的方法是找到好人物,再者是找到好主题,而到现在则会去寻找更多层次的主题,《赛什腾之眼》就是创作方式转变的体现。而更高的水平则是像刘慈欣老师,他可以在表达复杂主题的同时,以一种非常简洁的极致美学来呈现。科幻创作不能缺少对美学的探索,这种美的寻求是最优秀的作家所具有的天赋。《赛什腾之眼》《飞裂苍穹》都希望通过视角的转换来超越一般科幻小说固定的主题。
  由刘慈欣科幻小说改编成的电影《流浪地球2》,科幻文学界人士有何观感呢?陈梓钧说,“电影中的真空引爆核弹、数字生命、量子计算机这些概念,如果用小说去描述需要花费很多笔墨,但电影的视觉化呈现就可以立即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作为中国首个科幻文学方向的博士,姜振宇从研究者视角分享了自己的观点:“电影是一种超越‘人的视角’的艺术形式。《流浪地球2》的‘太空电梯’就创造了这样一种视角,它在中国电影史中也是值得铭记的一幕。”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