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记阿坝州理县县委第二巡察组原组长杨红丽
2022年10月19日,49岁的杨红丽在壤塘县开展交叉巡察期间突发疾病,经医治无效,因公殉职。
2022年9月23日,理县交叉巡察组进驻壤塘,杨红丽(主席台左一)参加省州县三级联动交叉巡察组进驻动员部署会。
2月初,阿坝州理县,寒意尚存,风不大;不算意外的一场雪,悄无声息地落着。
站在通化乡政府二楼会议室窗边远眺,远处海拔约2600米的拉湾组被云海笼罩,山间积雪尚未融化。20多岁时的杨红丽,曾在这山间来回奔走。
走在古城村通往沙坝组的机耕道上,纵使“之”字形的设计大大降低了行进难度,但山还是高、路仍然陡。2022年夏天的杨红丽,为当地村民争取到了波形护栏。
停在海拔3280米的壤塘县委大楼前,五色彩旗与红旗迎风招展,强烈的紫外线让行人闷头朝着目的地走去。还有一天就能结束工作的杨红丽,就此倒下了。
2022年10月19日,49岁的杨红丽在壤塘县开展交叉巡察期间突发疾病,经医治无效,因公殉职。
没有豪言壮语,没有豪情壮志,众多同事亲友追忆杨红丽时,“平凡”似乎是大家提及最多的词。平凡,恰恰是她27年基层工作、14年纪检工作兢兢业业的真实写照。
壤塘,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海拔3280米,是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海拔最高、气候最恶劣、条件最艰苦的草地县之一。
2022年9月22日,杨红丽主动请缨,带领11名组员前往壤塘县开展交叉巡察工作。1个月时间内,他们需要完成查阅资料、个别谈话、形成问题底稿、走访入户、反馈、撰写汇总报告等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的担子压在了组长杨红丽身上。
临近国庆假期,杨红丽计划把部分工作往前赶一赶,尽量不耽误被巡察单位的正常休假。到达壤塘当天,交叉巡察小组克服高反症状,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下午召开动员会,晚上便开始初步工作。办公室的灯,清晨亮,深夜灭,交叉巡察小组在与时间赛跑。
11个组员,大多数人还是第一次参加交叉巡察,在工作中难免存在一些不大清楚的地方。身为组长的杨红丽经验相对丰富,因此,除统筹指导组员们开展工作、完成翻阅资料谈话等任务外,她时不时还得解答一下组员们的疑问。
翻阅文件1127册(卷),个别谈话48人,巡察小组在杨红丽的带领下,巡察报告即将完成。10月18日,在最终报告即将审核定稿前夕,杨红丽字斟句酌,一直工作到凌晨。
10月19日,原计划当天定稿,杨红丽凌晨5点多便起床收拾,继续开展工作。临近中午1点,她给壤塘县委巡察办主任丁韬打了电话,沟通最终巡察报告的进展,并约定下午对报告进行研判。
丁韬回忆道:“当时杨组长没有表现出任何异常。如果下午沟通顺利,交叉巡察工作将在第二天结束,他们回去还可以过一下羌历年。”如果一切顺利,羌族姑娘杨红丽将在6天后与亲朋好友一起过羌历年,一起围着火堆伴着音乐跳“沙朗”。羌族舞是她为数不多的爱好,但是,她再也没机会跳了。
一起参与交叉巡察的李雪说,19日上午10点多,杨红丽一直在说头很疼,并不时用手捶头顶。时间更早一点,杨红丽在到达壤塘后便出现了身体不适,但她一直强调是没休息好引起的老毛病,不碍事。
谁知,当天下午5点半左右,迟迟联系不上杨红丽的组员们心急如焚,最终在驻地房间内发现了昏迷不醒的杨红丽。后紧急送医,却再也无法挽回她的生命。
2022年11月2日,理县公墓纪念塔,当地干部群众从四面八方赶来,与杨红丽作最后的道别。回望过去,身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她似乎并未参与查办过大案要案,但她所做的工作,真真切切改变了一群人的生活。
2021年5月,杨红丽作为理县县委第二巡察组组长对桃坪镇进行巡察时,敏锐地发现增头村村级调解委员会有瑕疵,人员结构不合理。当地部分村民为多引水,故意将自家田地的引水口弄大,导致其他村民田地进水少,甚至无水可用。此前的调解委员会由于成员结构问题,未能照顾大多数人利益,导致村民积怨越来越深。
在时任桃坪镇党委副书记、增头村驻村工作组组长任继东眼里,杨红丽是一个办事认真的人,“她和别人不一样,她不只找问题,还会帮助我们找原因,找解决方法。”在杨红丽的督促下,镇村充分考虑成员结构的合理性,重新成立新的调解委员会。
从公务用车维修无送修单、维修申请单、维修照片等资料,到民工工资收条字迹全部相同,杨红丽所参与的巡察工作相关报告中,很多内容看似是一句简单的话语,但是,在每一个问题的背后,是杨红丽那本270页系统全面业务指导书的厚积薄发,是一次次面对挑战坚持原则的无畏前行。
2013年上半年,杨红丽时任理县纪委杂谷脑片区纪工委书记,与同事郭燕前往上孟乡办理一件村支部书记涉嫌私自保管土地复垦补助资金和土地调节金的案子。当时,村主任拒绝交出村财务资料。“他还指着杨姐威胁说,‘我在理县不怕哪个,我看你敢把我怎么样’,‘小心收拾你’,态度十分嚣张。”郭燕回忆道。
向来好脾气的杨红丽几乎没与任何人红过脸,这一次,也不例外。她一边耐心地跟村主任讲解办案相关要求、为什么要交账,一边明确告知他拒不配合办案需要承担的责任,坚持讲事实、摆道理。最终,他们拿到了相关财务资料,并查明了村支部书记私自保管土地复垦补助资金和土地调节金4万元的事实,村支部书记受到党纪处分,其违纪款如数归还村集体。
郭燕说,“我现在都还记得杨姐跟那位威胁他的村主任说的话,‘我就在杂谷脑片区纪工委上班,你随时都可以来找我,我不怕你,我欢迎你’。”
2015年,在办理下孟乡一村会计涉嫌侵占村集体征地补偿款的案子时,杨红丽遇到了更为棘手的情况,全村财务资料全是单单片片,每笔账又互有往来,牵扯极为繁杂。会计专业出身的杨红丽并未犯难,“他不会做账我给他做”,一笔一笔理清村上的账,最终发现了会计违法以个人名义冒领村集体耕地征用补偿款3000余元的事实。
羌族姑娘杨红丽,生于理县,长于理县,自1995年参加工作以来便扎根基层,先后在通化乡、蒲溪乡、县纪委监委、县委巡察组工作,一干就是27年。在办公室里,一张张记着笔记的工作记录,一本本被翻到卷边的工具书,默默讲述着杨红丽的故事。
进入纪检系统14年,杨红丽先后查办多起案件,始终坚持把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放在心上,始终坚持以身作则,始终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一颗钉子钉到底,敢于发现问题,敢于较真碰硬,哪怕中途遇到阻挠、威胁也绝不退缩。
杨红丽坚持把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作为最高追求,数年如一日,始终保持激情,严于律己、率先垂范,铁面无私、秉公执纪。
杨红丽生前住在老街的周转房,闺蜜胡吉芳住在新街,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二人几乎每天都能在上班途中相遇,平时闺蜜间也会约着逛街喝茶,但是,杨红丽从未给朋友透露过任何与工作相关的内容。“我开玩笑地问她查不查岗,她就会说不要问那些。”胡吉芳说。
入户访谈,她与同事带上自热米饭,自行解决吃饭问题;朋友约饭,她常说“下次再说”以表婉拒,而如今再也没了下次……杨红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了一名新时代纪检干部的干净、忠诚与担当。
杨红丽曾说:“作为一名纪检干部,有些事情如果我做不到,我怎么能监督别人做到?”
她,都做到了。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冷宇 王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