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3 要闻-
A3要闻
  • ·鼓励更多青年人才为高端制造业贡献智慧
  • ·建议将工伤保险购买年龄放宽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全国人大代表李玉梅:

建议将工伤保险购买年龄放宽

李玉梅进行电脑触摸屏操作。

  

人物名片

  李玉梅,全国人大代表,四川恒通动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员工,曾荣获“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履新感言

  继续尽职尽责把工作做好,努力学习提升专业技能与水平,争取在专业领域为社会创造更多效益、带来更大价值。
  2月16日上午10点,四川恒通动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通动保”)生产车间,李玉梅站在生产线的末端,随机拿起成品放上计量器,抽查装量是否合格。发现不达标产品,及时指导同事调整参数。
  2018年,这套智能化设备刚上线时,对于只有高中学历,年近五旬的李玉梅来说,要想熟练掌握可是一项不小的挑战。在不服输、肯钻研的一股韧劲驱使下,她最终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将产能从50%逐步提升到了100%。
  曾荣获“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李玉梅,在2023年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身份,那就是全国人大代表。在激动和自豪之余,她感受到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虽然有压力,但我有信心能够做好这项工作,为群众发好声、服好务。”

35岁返乡从头开始
从普通一线工人成长为全国劳模

  李玉梅是土生土长的内江人,今年已经52岁,两年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年轻时,家境贫寒的她离开家乡,辗转浙江、广东、新疆等地务工。虽然条件艰苦,但是她始终信奉“劳动最光荣”的理念,依靠勤劳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2006年,因为公公身体不好,李玉梅和丈夫带着两个孩子回到家乡。那时恒通动保刚建厂不久,急需招聘工人,35岁的李玉梅成功应聘。刚开始,面对操作复杂的生产制造设备和精细的生产数据,李玉梅时常感到力不从心,但是,她坚信“做难事必有所得”,所以经常利用工作和空余时间摸索学习,不懂就问,不会就学,不熟就练,通过日复一日的努力,终于成为了一名合格的技术工人。
  如今,李玉梅担任着恒通动保粉散预车间“李玉梅班组”的班组长。她解释说,荣获全国劳模后,公司特意以她个人名字来命名班组,就是为了发挥榜样激励作用,树立正能量标杆,让劳模精神薪火相传。

始终秉承工匠精神
两次勇挑重担完成技术革新

  这些年来,李玉梅经历了多个一线岗位,从兽药到动保、从片剂到粉散剂、从旧设备到新设备、从半自动到全自动智能化,她深刻感受到科技创新给企业带来的变化。
  2014年的夏天,公司新进两台全自动分装机,电脑触摸屏操作让不少工人望而却步,李玉梅却勇敢地站了出来。为了熟悉机器和产品的相关参数,她拿本子记,用手机拍,不断摸索试错,总结经验教训,终于让新机器正常运行起来。
  “从一天生产10多箱提升到100箱左右,我的工资也上涨了1000多元。”言语间,李玉梅的神情满是骄傲。
  李玉梅喜欢这种有挑战的工作,而且越干越有劲,可谓如鱼得水。正因如此,2018年当面对更加智能化的设备时,她又一次挺身而出。学得慢就多花时间研究,原本晚上6点过下班,她有时加班到深夜12点,总想着把设备调好了再走,不能影响第二天的生产。
  “为了产品质量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不断创新。”这就是李玉梅理解的“工匠精神”。
  就这样,花了半年时间,李玉梅才算完全掌握了技术要领。后期通过传帮带,她又教会了更多人掌握设备的操作,用实际行动助推公司高质量产业化发展。
  采访当天,做好防护措施后,李玉梅带领记者走进了生产车间。望着正在运转的全自动生产机,她说:“现在一台机器只需要3个人,1个人观察机器,2个人包装和扫码,比以前我们人工操作效率高多了。”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
收集群众诉求学习如何履职尽责

  作为一名来自基层民营企业的一线工人,能够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是李玉梅从来都没想过的事情。
  “我自己也有机会能为人民服务,帮他们解决困难。”李玉梅迫不及待地与工友分享这一喜讯。儿子得知此事后,对李玉梅说:“妈妈,你是我的骄傲,我要向你学习。”
  这段时间,除了忙本职工作,其余时间李玉梅就是在走访群众,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盼,研究各项工作报告,对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判,为更好地为群众发声做准备。通过调研,她发现,一些到了退休年龄但是依然想继续发光发热的人,面临着无法购买工伤保险的尴尬处境,因此,她建议将工伤保险的购买年龄放宽。
  李玉梅深知,她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学习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人大代表,如何履职尽责。新的一年,她已经有了新的规划。那就是继续尽职尽责把工作做好,努力学习提升专业技能与水平,争取在专业领域为社会创造更多效益、带来更大价值。同时做好群众意见建议、问题诉求的收集整理工作,认真履行代表职责,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与重托。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黄晓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