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加大金融倾斜力度……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
当前,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不断改善城乡发展面貌,是四川的重点任务。
3月1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城乡融合”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首场“畅通要素流动渠道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发布会。会上,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总规划师陈涛,四川省科技厅副厅长景世刚,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副行长黄全祥进行了相关解读。
为保障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合理用地需求,四川将引导农村产业在县域范围内统筹布局,拓展集体建设用地使用途径,大力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保障设施农业发展用地,优化用地审批和规划许可流程。
陈涛介绍,四川将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建设用地规模、用地结构和布局;同时,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有效保障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需要。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兴办企业,或者与其他单位、个人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形式共同举办企业的,可以依据《土地管理法》第六十条规定使用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单位或者个人也可以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通过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渠道,以出让或者出租等方式使用集体建设用地。
“我们还将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可依据国土空间规划,以乡镇或村为单位,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腾挪空间,用于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陈涛介绍,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前提下,鼓励对依法登记的宅基地等农村建设用地进行复合利用,发展乡村民宿、农产品初加工、电子商务等农村产业。
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农业生产中直接用于作物种植和畜禽水产养殖的设施用地,可按照国家《关于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使用。
城乡融合发展离不开资金要素的畅通循环。黄全祥谈到,四川持续推动金融改革创新,健全乡村振兴的多元投融机制,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乡村产业发展等领域的金融支持,积极改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金融服务。
据了解,2022年末,四川全省涉农贷款余额2.43万亿元,同比增长16.3%,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5个百分点;加强了货币信贷政策传导,提升了县域信贷资金的投放力度。四川持续开展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完善货币信贷支持政策,对县域法人机构实施优惠存款准备金率。
加大农业中长期信贷资金投入,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四川积极运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支持工具,为农田水利、农村污水处理、乡镇管网改造等农业基础设施和补短板项目补充资本金,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项目中长期资金配套融资支持。2022年末,四川省农村基础设施贷款余额5124亿元,同比增长22.3%。
精准对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需求,助力乡村产业振兴。2022年末,四川省金融机构向601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放贷款余额169.5亿元,支持6.2万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产业。
探索创新涉农金融产品,推动农业资源变资金。2022年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贷款已在四川省18个市州落地,贷款余额41.5亿元,同比增长59.3%。
四川省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也体现在科技资源的分布上。景世刚表示,为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四川省科技厅坚持科技赋能,以园区建设、产学研协同创新、科技特派员和区域科技协同等为抓手,集聚创新要素,通过科技手段集成推进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
近年来,四川立足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科技引领示范,打造一批“五良”配套的科技示范基地和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充分发挥了园区的要素聚集、集成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孵化和创新创业的辐射带动功能。
在科技人才领域,四川全面加强科技特派员管理服务和动态监测,专门制定出台了实施方案;重点建设了25个国家特派团和四川省科技特派员服务团120个,选派省级科技特派员2577名,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械等应用示范。
在推进区域科技创新协同方面,四川设立了区域创新发展专项,推动四川与重庆、四川与东部发达地区创新主体共同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加速发达地区先进技术向西部转移,引导创新要素跨区域有序流动和高效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