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5 四川-
A5四川
  • ·焕新亮相 成绵高速恢复通车
  • ·国内超大流量集中养护新速度是怎样诞生的?
  • ·知冷暖
  • ·同呼吸
  • ·为何启动成绵高速路域环境整治提升工程?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国内超大流量集中养护新速度是怎样诞生的?

重新涂装的混凝土防撞护栏。

  3月15日24时,成绵高速恢复通车。仅用18天,全线92公里的成绵高速完成了路域环境整治提升,工程时间、里程、工作量均为全国之最,创造了国内超大流量集中养护速度新纪录。行业纪录如何刷新?为找到答案,15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多方采访,一探究竟。

准备 3天集结最强力量跑步进场

  2月21日,省交通运输厅召开成绵高速路域环境整治提升专题会议,当天,厅分管领导带队完成现场勘察;22日,明确8项提升任务,当晚发布封闭施工通告;23日24时,成绵高速全线正式封闭;24日凌晨,各参建单位进场作业……
  从安排部署到开始施工只有3天,此次集中养护是真正的“跑步进场”。“一般高速公路集中养护的准备期是7天到15天,我们这次相当于完全是在应急情况下展开工作。”省交通运输厅公路管理处处长翟艺阳说。
  准备时间虽短,号召力却足够。在省交通运输厅的组织领导下,蜀道集团第一时间成立项目指挥部,调集省内最强的设计、施工、监理、检测力量,将施工任务分解到每一公里。负责全线波形护栏提质升级的四川路桥集团交通工程公司就是其中一路“强兵”。
  “我们在准备阶段遇到的一大挑战就是护栏材料的生产和调拨。”该公司交安事业部副经理、成绵高速改造提升护栏工程项目负责人祁骁告诉记者,全线护栏改造共需 6000余吨材料,如果仅他们一家公司生产,至少需要15天。为保证如期完工,公司联系了江苏、河南、河北、天津等省市的多家交安生产大厂,24小时不停机生产,全力保证成绵项目,并在4天内将全部材料运送到施工现场。这也刷新了整个行业的纪录。

施工 超大施工强度刷新速度纪录

  此次成绵高速提质工作涉及路面、交安、绿化、亮化、智慧高速、路容路貌、非标清理及服务区8个方面,要在18天时间内完成全部工作量,离不开人员和设备的充足投入。“现场24小时不间断作业,作业人员吃住全部在线上。施工期间,沿线的酒店全是满的。”该项目现场指挥部指挥长、川高公司副总经理宋俊杰说。仅用3天拆除了100公里中央分隔带旧护栏,1天完成1万根波形护栏立柱打桩,7天完成所有护栏新建工程……项目每一步工序的完成,都在刷新速度纪录。
  除此之外,有力的组织管理也保障了工程进度。
  翟艺阳介绍,整个项目采用扁平化指挥体系,不管是省交通运输厅、蜀道集团、川高公司,还是其他参建单位,都在现场成立了工作专班,压到一线;所有拥有指挥权的调度人员都在一线,可以第一时间了解现场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质量 最新技术应用保证工程品质

  时间紧、任务重,工程质量还必须“在线”。
  宋俊杰告诉记者,项目施工过程中运用了多项新技术,在提高作业效率的同时,保证了工程质量:智能3D路面铣刨技术可精确控制铣刨深度,让铣刨面更平顺、平整;无人摊铺碾压技术可自动变道、规避,碾压轨迹精度达2厘米;标线自动画线技术比传统人工效率提升6倍,标线厚度也更均匀;波形护栏利旧提升技术将造价降低了30%,安全性提升了50%。
  不仅如此,此次工程还实现了生产零事故、人员零伤亡、环保零污染的“三零”目标,树立了超大流量集中养护新典范。
  15日上午,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提前试跑“焕新”后的成绵高速,看到大桥两侧的混凝土防撞护栏重新涂装,橙白两色十分亮眼;中央分隔带波形护栏变成A级,安全性能大大提高;路面全部重新铺筑,更加平整舒适,标线也更清晰;两侧绿化带全部重新清理整治,驾驶视野更好……
  当日24时,崭新的成绵高速正式亮相,接受公众的最终“考核”。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曹菲 实习生 钟欣瑶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