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美国硅谷银行破产”追踪
一周内连续三家美国银行关闭或清算后,“谁会是下一家”的担忧在美国乃至全球资本市场蔓延。虽然美国总统拜登日前坚称“美国银行系统安全”,但全球市场以大幅震荡回应此番表态。此次银行关闭事件究竟由谁引起?会不会演变成系统性风险乃至金融危机?世界会不会再次为美国埋单?
过去一周,银门银行、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先后“爆雷”。截至去年底,这三家美国银行的资产规模合计约3300亿美元,明显低于摩根大通等美国主要银行。这是否意味着,这些银行“爆雷”不会对美国金融系统构成风险?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12日公布一项银行融资计划,将为符合条件的储蓄机构提供贷款,以确保它们在硅谷银行关闭背景下有能力满足储户取款需求。《华尔街日报》注意到,为确保事发银行储户能够顺利取回未保险存款,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已被美联储和财政部列为金融系统的“系统性风险”,从而有资格获得相应融资支持。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硅谷银行与美国国债相关的风险敞口较大,现金流紧张情况下提前亏损平仓而引发危机,虽属“个案”,但其他银行也有相关业务,存在类似风险。尤其去年联邦基金利率大幅上升,导致不少持有国债的银行承受尚未变现的账面损失,不排除还会继续“爆雷”。
美国银行接连“爆雷”,在不少媒体和观察人士看来,事发银行管理层应为企业经营不善承担最直接责任,而美国在金融监管、宏观政策上的缺位或失误才是此次事件最该反思之处。
首先,美国内政纷争导致金融监管力度摇摆,在这次事件中暴露无遗。
美国国会2010年通过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法》,规定资产超过500亿美元的银行必须参加美联储年度压力测试,旨在通过更严格监管避免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重演。
特朗普上台后,共和党人2018年推动国会修改该法案,将相关资产门槛提高到2500亿美元。这意味着,资产规模约2000亿美元的硅谷银行不必参加压力测试。
“压力测试本是帮助银行评估资产风险的有效手段,这(监管“松绑”)为硅谷银行的关闭埋下了伏笔。”新加坡国立大学客座教授白士泮表示。
业内人士发现,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的风险早已体现在财务报表中,与持有国债相关的账面损失不断增加。美联储前理事丹尼尔·塔鲁洛说:“对监管机构来说,(账面亏损)快速增长应该始终是一个危险信号。”
其次,美联储货币政策饱受诟病,给不少银行带来更大经营风险。
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研究员木内登英认为,在美联储加息带来的经济降温过程中,众多初创企业进入退潮期,提款需求增加,加剧硅谷银行流动性挑战;银行持有债券价格因联邦利率上调而不断下跌,出现巨额账面损失。
美联储一度长时间忽视外界“通胀”警告,去年3月才开始猛踩刹车,不曾想“为了化解危机而制造新的危机”。
据彭博社报道,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相继关闭后,全球市场金融类股票市值两个交易日蒸发4650亿美元。这不禁让人担忧,此次会否像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那样再次让全球埋单?
答案是全球市场正在承担后果。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13日叫停硅谷银行在德国分支机构的业务;英国央行已介入硅谷银行英国分行的破产程序,以保护相关英国企业的存款。
爱尔兰央行前副行长斯特凡·格拉克认为,美国银行的风险让其他国家央行面临更难抉择,即如何在确保金融稳定和容忍通胀之间取得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