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8 四川-
A8四川
  • ·“寻路东坡”到底寻什么?
  • ·春分,三苏祠迎来9棵“东坡之树”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寻路东坡”到底寻什么?

东坡文化进校园——“寻路东坡”大型人文采访眉山分享会举行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张杰分享采访感悟。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在这场心灵修行中,我们有幸与东坡相遇。3月21日下午,东坡文化进校园——“寻路东坡”大型人文采访眉山分享会举行。本次分享会由眉山市委宣传部、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主办,眉山市职业技术学院、三苏祠博物馆协办。

“寻路东坡”
从立春出发到春分分享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唐宋八大家”,苏轼一家独揽三席,父子三人携手写就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文化传奇。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眉山考察,前往三苏祠了解三苏生平、主要文学成就和家训家风,以及三苏祠历史沿革、东坡文化研究传承等。总书记说:“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个三苏祠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说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国有‘三苏’,这就是一个重要例证。”
  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我们要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广泛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不能封闭僵化,更不能一切以外国的东西为圭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为践行总书记的嘱托,2023年2月4日,立春,封面新闻正式启动“寻路东坡——大型人文采访活动”,9路记者重踏苏轼人生足迹,寻访北宋年间的明月清风与东坡故事,完整还原真实、丰满的苏东坡一生。
  从立春出发,到春分分享,“寻路东坡——大型人文采访活动”成果如何?
  据主办方介绍,“寻路东坡”采访活动历时一个多月,整组报道历时近两个月,通过图文、视频、漫画、表情包、音频产品等,带读者沉浸式感受苏东坡跌宕起伏的一生。截至3月17日,封面新闻“寻路东坡”报道专题已发布稿件82篇、条漫9条;华西都市报刊发报道28个版;推出东坡专属表情包等。数据显示,仅封面新闻客户端累积阅读量就达到838.06万,全网阅读量上亿次。该组报道也受到了全国文化界和媒体界的关注,多地专家学者和用户对本组报道给予了高度评价。

重走东坡路
记者分享幕后故事

  “寻路东坡”,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9路记者重走苏轼人生足迹也很“卷”。他们“上天入地骑驴”,使尽浑身解数!上天,指的是坐飞机;入地,当然是坐高铁;那骑驴呢?这可不是苏轼笔下“骑驴渺渺入荒陂”的驴,而是“电驴儿”。
  经历了“走出去”与“沉下来”,记者们对东坡先生的一生有了丰富而立体的认识。分享会现场,参与“寻路东坡”采访的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张杰、梁家旗、李雨心分享了采访经历。
  张杰参与了其中的三站采访,从河南开封到平顶山市郏县,后又转赴江苏徐州,她感受到郏县与眉山的“生死之交”,也感受到徐州人民对东坡先生的感恩之情。她说:“开封像邻居,郏县像亲人,徐州像朋友。”
  在三站采访中,张杰也一直在思考,“寻路东坡”到底寻什么?最后她得出结论:在66年的生命历程里,苏东坡在孤独与爱、迷茫与奋起、外在遭遇与内心世界等诸多关系上,都做了极佳的处理,归根结底,是因为他始终都保持着对世界、对生命的热情,“所以寻路东坡,寻的就是那份对生命的热情。”
  梁家旗前往湖北黄冈采访。采访期间,一直阴雨的天气反而让他与苏东坡有了更好的共鸣。“没有艳阳天又如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也正是苏轼的诗词带给我们的意义。”他说。
  记者李雨心曾前往海南儋州和广东惠州采访,她主要分享了自己在儋州的感悟。“来到这片土地上,我才真实地感受到,一位近千年前的文人是真的可以影响到现代人的思维和行动。”她说,苏东坡不是古籍里那一句简单的“琼州人文之盛,实自公启之”,而是让来到海南执教的教师人才、驻守此地的文化学者都仰望的前辈,“我想,参与‘寻路东坡’后,苏轼会永远鲜活地印刻在我的人生境遇。”
  虽然“寻路东坡”大型采访活动暂告一段落,但活动的意义影响还在延续。在分享会沙龙环节,著名作家、眉山市作协主席刘小川,封面新闻泛文化新闻部副总监李昊皎,封面新闻特级首席编辑吴德玉,三苏祠博物馆文博馆员翟晓楠共同探讨了“寻路东坡”的启示意义和新时代东坡文化的当代价值及世界意义。

九城寄来东坡之树
春分植入三苏祠

  3月21日正值春分时节,除了踏青、放风筝等习俗,春分时节还是一个植树造林的好时机。现场,主办方展示了“寻路东坡”途经的9个城市寄来的代表树种,并邀请9名嘉宾共同种下“东坡之树”。
  这些树或是9个城市的市树、或与东坡有关。如徐州寄来的是杏树,苏轼有诗云:云龙山下试春衣,放鹤亭前送落晖;一色杏花三十里,新郎君去马如飞;郏县寄来的是来自三苏坟前的柏树,取思乡柏之意;开封寄来的国槐树,是当地最有代表性的树;杭州寄来的是垂柳,是苏堤春晓中有名的景色;常州藤花旧馆中曾有苏轼手植的紫藤,所以常州寄来了紫藤;此外还有儋州的沉香树、惠州的紫芽茶树苗、黄州的杜鹃。
  接下来,“东坡之树”还将移植到三苏祠,共建东坡之林,相信未来,东坡之林将在三苏祠郁郁葱葱,就如东坡文化延续永存。
  苏轼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位空前绝后的通才,是中国古代最富有典型意义的文人士大夫之一,他几乎是说不尽的。“寻路东坡”也并不会落幕,传承东坡文化的热情还将持续推进。接下来,封面新闻还将与眉山等9座城市共同携手,打造“寻路东坡”知识挑战赛等系列“寻路东坡”产品,“寻路东坡”将从眉山再出发。
  在分享会会场外,还展出了“寻路东坡”的图片及漫画产品,吸引了众多学生拍照打卡。接下来,“寻路东坡”图片展和漫画还将搬到眉山三苏祠前的启贤广场和三苏祠,供游客观赏打卡。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吴德玉 王越欣 摄影 陈羽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