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3 行游-
A13行游
  • ·春读香炉山
  • ·七彩穹隆
  • ·问雪灵山寺
  • ·广告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春读香炉山

  □杨绍碧

  这里所言香炉山,不在江西九江,也不在贵州,更不在东北,而是位于川陕交界处的四川南江光雾山大坝景区。这山海拔2329米,因其四座山岭由主峰向四周绵延,远望好像一座巨型香炉而得名。
  初春,分别二十多年的老朋友来了,欲去光雾山,实属难得。我驱车陪同。
  还不是杜鹃花开的季节,也不是红叶满山的时候,但光雾仙山风景如画,先带其造访“天然画廊”,体验享受森林浴之后,驱车沿盘山公路缓缓行驶,行至香炉山停车场,山势明显变得更加陡峭了。
  下了车,有些凉凉的感觉。原来,三月下旬的香炉山,山下早已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山上却还是春寒料峭,树枝还未发芽,随处可见积雪,正是登山远眺的好时机。我们一行人顺着长长的木制栈道攀爬,四周一片幽静,人也变得纯粹了,仿佛与整座山融为一体。
  实在是走累了,我们便坐下来看山。其实,看山就是读山,读山如读一本书,而这本书博大精深,我一辈子也不敢说读懂。
  是的。生于大山,长于大山,出门就看山,看了不少山。后入伍戍边,在巴丹吉林大沙漠中行走十余年,读过随漠风隆起的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沙山必鲁图沙峰,读过戈壁滩那些寸草不生、石头裸露、颜色各异的赤裸裸的山,也没悟透山的真谛,留下了不少遗憾和无奈。而香炉山与前面我说的那些山不同,不是质与形状颜色的不同,而是家乡的山,我对它的了解与亲切感的不同。
  我的情绪行走在千峰万韧之间。一上山顶,便触摸到香炉山的封面,好一幅水墨风景画啊!四周峭壁如削,绝壁万仞,危崖临空,灌木丛生,古木参天,枯木盆景,奇崛怪异,山脊之上孤峰连缀,形貌奇特,无愧光雾山中的小“峨嵋”。我想象着它的奇异景象,感觉它不是自然景观,而是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艺术是山的灵魂,要不然它就不会这么美。我翻开香炉山的扉页,走进这本书里读。那里边简直就是个艺术宝库,应有尽有,琳琅满目。
  香炉山真是一本无字的天书。登上香炉山顶,我正好看见舍身崖对面山梁边缘的“经卷岩”,板岩组成,水平层理,活灵活现就是一部厚达百米的巨著。翻开目录,有舍身崖、经卷岩、连理峰、蘑菇峰和象鼻峰等怪石奇山异峰。
  读正文,一一细读,粗读其豪放,细读其深远。读到嶙峋峥嵘刀劈斧削而又高达数百米的“舍身崖”、读到两峰相距不过十米好似一对情侣相依相伴的“连理峰”、读到酷似桂林象鼻山却又小巧精致的“象鼻峰”、读到被风蚀雕琢而成“菌伞”“菌脚”栩栩如生的蘑菇峰。在书中,我看到了它的容颜、它的风貌、它的威武、它的气度。知道了它在干燥缺水、山风剥蚀的情况下,以一种什么样的姿态去承受亿万年的风风雨雨,为什么会耐得住寂寞,永恒地蹲坐。
  穿行在天然古木之间,只见峭壁之上,到处丛生千年古柏、古杜鹃,清矍苍劲,虬曲盘绕,曲径通幽,蜿蜒无尽,似一盆盆天然盆景。我读一根瘦弱的树枝,如何自阴暗的一角伸出手来采摘阳光,然后去营养自己,去健壮自己。读一条条树干虬曲,似龙蛇盘绕的根须,如何穿过一段泥土,然后在另外一个石隙中钻出来,成长起另外一个新的生命。
  站在香炉峰顶,漫漫群山,茫茫原野尽收眼底,如履青云之上,“天上宫阙在人间”。极目远眺,山脉起伏,大地壮阔,“一览众山小”。一路读来,于山之顶端俯瞰,感受到宇宙之大,得“无限风光在险峰“之快感;于弯弯山道,领悟到人生之艰难,得“生命原本是一种负担”之感叹;于山之风寒,感觉到生命之张力,得“天生我材必有用”之安慰。
  读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各有各的读法,视角不同,意境也不同。登上一次香炉山,就加深一次对“不登高山,不知平地”的理解,也让自己进一步发现“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发现自己的确很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