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诗的每一句都是实实在在的句子
何小竹(中)在交流会上
何小竹的诗集《看青芒从树上掉下来》
春天是阅读、聊聊诗歌的好时光。4月7日下午,包括杨黎、乌青、李万峰和余幼幼等在内的众多诗人,在成都百花潭公园举行了关于一场诗歌的雅聚。大家围绕何小竹的新诗集《看青芒从树上掉下来》展开一场关于诗歌的纯文学探讨。乌青在分享中提到,在互联网时代,很多人是通过智能手机阅览文字,包括诗歌的,“但其实这两者有很大的差别。看实体书阅读诗歌,有着电子阅读所不能替代的意味。”
余幼幼说,自己在不同的时间读何小竹的同一首诗会读出不同的味道,“何小竹的诗歌里,很少有修辞,词语和句子都很日常、简单。最让我着迷的是他的留白和时间感。这并不是运用修辞或技术达成的,是通过日常句子自然而然完成诗意的呈现,并形成了一种时间的循环。”余幼幼说,“当然,他也会有变化。我发现,何小竹近几年的诗歌写作也开始使用长句,但语言仍旧保持着以前的质感。而且,何小竹的语言美学风格已被完全打通,一以贯之的语言质感可以体现在他的诗歌、散文、随笔、小说等多种文学体裁里。”
何小竹做过许多工作,在歌舞剧团拉过二胡,当过杂志主编、影视公司职员……中间也曾回家闭门全职写作,身份来回切换,直到2019年,他完全放下工作,回老家重庆照顾生病的父亲。他一边照顾老人,一边见缝插针地写作。2022年10月,父亲的生活得到很好的安顿,他重新回到成都写作。
对于写了40年的何小竹,写诗已经内化成他的本能性反应,和呼吸一样。当诗歌找上门来的时候,他就写下来。有时候一天会有几首,有时候好多天都没有一首。这样攒了几年,于是有了这本叫《看青芒从树上掉下来》的诗集。何小竹谈到,他将一些相近的、暗中有连接的诗歌选入到新诗集中,并重新引入了一些意向和暗示。这些诗歌除了有表面呈现的叙述意义,往深处看还隐藏了第二层、第三层的意思,等着读者再去探寻。何小竹说,之所以要写一些复杂的、有结构性的诗歌,是因为每个人的写作都有自己的限度。“我不想几十年如一日地写‘同一首诗’,而是寻求一种改变,突破成型的风格限制,得到一种新的自由。”
何小竹分享了他多年来在诗歌写作中的探索。比如他曾将音乐里序列音乐的概念应用在诗歌里。因为各艺术领域之间具有相通性,是从一种艺术形式联想到另一种艺术形式的过程。几年前,何小竹开始意识到,“要超越语义,并不是打乱语法逻辑,而是使诗歌中的每一句都是实实在在的句子。”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实习生 刘珈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