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宁夏回族自治区渠首管理处大坝水利管理所副所长王树华介绍,目前,灌区的灌溉工程已全部被有坝引水工程取代,渠道工程全部采用闸门节制,经过系统改造,进一步扩展了灌溉范围、提高了灌溉保证率。
有坝引水的典范工程,当属始建于1958年的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该工程建成后,把青铜峡段的黄河水位抬高了18米,原来在峡口引水的各大干渠,一下子由无坝引水变成了有坝引水。原来由黄河直接引水的唐徕渠、汉延渠、惠农渠、秦渠、汉渠等,改由从青铜峡库区引水。
在灌区管理方面,机构设置、制度建设也更加科学和体系化。王树华说,目前宁夏回族自治区对青铜峡灌区各条渠系的管理,分为水利厅、管理处、管理所和管理段4级,实施分层管理。灌区共设10个管理处,基本上每个渠道都有一个管理处,负责这条渠系的灌溉任务。
宁夏依黄河而生、因黄河而兴。汉武帝时“引川谷以灌田”,使大量“地固泽卤”之地变为良田,宁夏地区也由游牧经济转变为以灌溉农业为中心的农牧经济。
“历朝历代,我们的先民都没有放弃对黄河的引流和利用。”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博物馆讲解员谭炜说,汉代的激河浚渠、北魏的灌溉制度、西夏的卷埽(以梢料、苇、秸和土石分层捆束制成的河工建筑物,可用于护岸、堵口和筑坝等)、明代的石闸水则、清代的封表轮灌等一直沿用至今,成为丰富的水利文化遗产。
从韦桥村沿着109国道东向而行,不远处就是人工堤坝、灌木组成的防护林带,在其旁边,摆放着大量造型奇特的混凝土防浪构件,“某种程度上,它和卷埽所起到的护岸、堵口的作用是相通的。”当地水利部门工作人员说。
2017年10月,宁夏引黄古灌区成功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之后,针对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工作,当地先是规划建设宁夏引黄古灌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公园和展示中心,后又从自治区层面进行立法保护,于2020年7月审议通过《宁夏回族自治区引黄古灌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保护条例》。
“现在的宁夏引黄古灌区是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条件最优越、人文资源最深厚、民生资源最富集的精华地带。”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说,未来将大力挖掘传承“塞上江南”悠久的历史文化,加快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推动宁夏引黄古灌区“蝶变”,持续焕发新生机。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宋潇 李佳雨 苟春 宁夏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