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7 互动-
A7互动
  • ·文字扩充知识面 绘本发散形象思维
  • ·可持续创新是一场马拉松 宝马扬鞭奋蹄!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国风手艺人雁鸿:

文字扩充知识面 绘本发散形象思维

  雁鸿身着百子衣、头戴手工复原的明代棕帽,仿佛穿越回大明王朝。

国风手艺人 雁鸿

  

推荐书目 《大明衣冠图志》

  一双巧手,能够还原各种精巧的文物。她能用非遗技艺花丝镶嵌做出唐风头饰,也能用易拉罐做出一个冰雪铠甲。她能够让《山海经》《诗经》中抽象的描写在现实中惊艳地登场,也能让古画中的历史人物“重现”在观众眼前。她是雁鸿,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者和传播者。在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推出的“我为书狂”——4·23一起穿阅吧特别策划中,雁鸿戴着她复原的明代棕帽,身着百子衣,分享作为国风手艺人的阅读感悟。

复原明代皇后头冠与衣着
文物、书本、容像均可参考

  雁鸿介绍说,这一次自己所穿戴的棕帽和百子衣,均是参考定陵出土文物和书籍《大明衣冠图志》制作而成。雁鸿说,自己的专长在于制作头饰,对服饰方面的了解相对欠缺。因此在做全身搭配的时候,需要参考大量的书籍和资料。而这一本《大明衣冠图志》,就是她最常用的书籍之一。
  《大明衣冠图志》由服饰史研究者撷芳主人所著。雁鸿介绍,这本书相对来说知识性比较强,但因为配有图画和解说,一般读者也能够接受。“我身边喜欢汉服的朋友,基本都是人手一本。这一次为了配合棕帽造型,还参考了书中的搭配,制作了一件百子衣。实际上,包括我们之前做的六龙三凤冠等,都是多方面参考了文物、容像、书籍才制作完成的。”
  “从手工爱好者到国风手艺人,讲究的就是一个匠心。”这个“匠心”,也体会在雁鸿对于自己手工要求的严苛。为了能够做到力所能及、严谨地复刻文物,将文字、画卷中的历史“搬”到现实之中,雁鸿和团队不仅要阅读大量书籍、资料寻找史料支撑,还要多番请教专业的老师,甚至进入专业的汉服知识培训班。
  “最早的时候,我们可能就是参考电视剧中的穿着。但后来才知道,这只能叫古装,不叫汉服。再往后一点,就是参考一些画卷,但总还是有出错的情况。因为画家在画画的时候,都会有一定的艺术表达,所以不见得画中就一定是历史里真实的东西。”雁鸿说,之前制作宋朝皇后的袆衣时,想着就是复刻画卷里的衣服。但是雁鸿发现,画卷中衣服的领子跟自己所了解的宋代衣服形制有出入。在翻查资料、咨询专业的老师后,才确认画卷中的袆衣是画家的艺术表达。这种对于细节的敏感性,也是来源于阅读中积累的知识。“在学习后我们才知道,光参照样式是不行的。袖子的长短、衣服领子的放量、衣服和裙子上有多少褶皱,这些都有具体的规矩。”雁鸿说。

灵感固然重要
查阅书本求证同样重要

  “这些知识其实没有一本书籍能够系统、完整地进行介绍。《大明衣冠图志》这本书,我们也是作为一个搭配的参考来使用,书中并没有涉及具体的尺寸。”也正是这样,主动阅读、寻求知识,就显得格外重要。
  雁鸿透露,现在制作手工的灵感,基本都来源于书本和画卷。但在灵感到来之后,阅读书本查证的过程,同样重要。
  在每次拍摄之前,雁鸿和团队也会大量地阅读资料和书籍,了解必要的信息。“这些信息就包括我们要做的东西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知识。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用现有的工具去制作。”雁鸿说,在不断地学习阅读中,会产生更多求知的欲望。“比如说我们要做一个宫灯,那我们不仅要了解制作方法、形制结构,还要了解与之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为什么古代的工匠会把宫灯做成圆形?又是如何做成圆形的?我们在查证的时候就会产生了解的冲动,翻阅更多的书籍和资料。在这个过程中,就能够了解到中国手工艺的发展历史,我觉得这一点特别好。”
  但可惜的是,《大明衣冠图志》这本书暂时处于紧缺的状态,雁鸿说,如果有幸运的读者能够在书店遇到,还是值得买来收藏的。
  因此,她也向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的读者推荐了另一本书《观山海》。“我是属于形象思维的人,文字是我了解背景知识的途径,给了我知识的扩充面。但绘本能够给到我更具体的形象,发散我的思维。《观山海》就是一本绘本,它能够给我灵感,让我将思维发散出去,再落到手上去制作。”雁鸿说。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刘可欣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