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2 宽窄巷-
A12宽窄巷
  • ·一个民间川剧团的8年坚守与传承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因为热爱“三花”姐妹全年无休

一个民间川剧团的8年坚守与传承

三花川剧团演出的剧场。

三花川剧团演出中,左二为二花伍玉,右一为尹霜。

大花王娟 二花伍玉 三花陈英
(受访者供图)

  4月的成都,和风习习、天朗气清。上午11时许,年近90岁的李爷爷吃过饭,从黄田坝乘车出发,换乘3趟公交、耗时约1个半小时后,他赶在下午2点前来到了此行的目的地——成华区府青路玛塞城收藏品市场的负一层,这里是三花川剧团所在地。
  下午2点,是三花川剧团每天开演的时间。这个扎根于成都的民间川剧团成立8年来,几乎全年无休。不大的剧场里,每天聚集了从成都各地赶来的川剧迷,其中大多都是退休老人。不过,观众席里还是有年轻的面孔,他们和老戏迷们一样,在两个半小时的演出中尽情地感受川剧的魅力。
  4月11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探访当天,剧团演出的剧目是《蜜蜡珠》。下午2点一到,大幕揭开,演员相继出场,一场好戏开始了……

“三花川剧团”
坚持演出已8年

  三花川剧团,团如其名,由大花王娟、二花伍玉和三花陈英三姐妹组建。虽是民间川剧团,但三个姐妹都有着深厚的川剧功底——这也是74岁的李隆勇几乎每天都来听戏的原因,“她们唱得专业”。
  54岁的陈英12岁开始学川剧,学了六七年后,18岁退出剧团,转行工作又结婚生子。2015年,彼时陈英已经46岁了,当再度和姐妹们聚在一起时,她和王娟、伍玉决定成立一个剧团。“还是太爱了。”采访过程中,陈英数次提到这句话,这份入骨入心的热爱,让后来的一切坚守都有迹可循。
  每天下午1点开始,三花川剧团的后台迎来了最热闹的时候。演员们已经就位,开始化妆、对戏,没有演出的则帮着给观众端茶倒水、整理桌椅。
  这天,上台的主要演员中就有二花伍玉,虽说已经上台过无数次,但她还是有点激动和雀跃,“一想到要上台演出就很兴奋,要给观众带去最完美的表演。”
  每天两个半小时的演出中,观众只需花上30元买一张门票即可坐上一下午,老人的票价则是20元。陈英告诉记者,光靠门票的收入完全不够支付各种成本和演员的演出费,剧团常年处于亏损状态。为了保证剧团的正常运转,“三花”通过在外接商演赚外快来补贴剧团,“今年开始,我们的剧团可以正常演出了,客人也多了起来,应该会比前几年状况好一些。”

年近九旬爷爷
每天赶公交来听戏

  演出过程中,台上的演员全情投入,台下的观众也专心致志,看戏的老人们不时鼓掌或发出笑声。对他们来说,每天下午到三花川剧团看戏,已经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陈英说,剧团与老戏迷们是相互陪伴的关系。成立之初,剧团选址在北门大桥的一家火锅店,店里下午没有生意的时候就把场地租给剧团演出。后来,剧团将地址搬到这个收藏品市场,戏迷们也就跟着一起过来了。“我们选址,既要保证离观众近一些,也要交通便利,这样他们过来才方便。”陈英提到,当时剧团面临搬迁,还是几个相对年轻的戏迷骑车帮他们在全城找合适的点位。
  而对戏迷来说,这个坚守至今的川剧团,不仅是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是他们的“秘密花园”。“几乎每天都来。”74岁的李隆勇告诉记者,他应该是所有戏迷中住得最近的了,还有不少观众是从龙泉、新都等地赶过来的。“来这里,喝会儿茶、听会儿戏,还能和老朋友聊聊天,巴适。”有时候,在家里遇上不舒心的事儿,也可以上这里排解一下。
  还有年近90岁的李爷爷,退休前曾是成飞集团的技术员,退休后爱上了听川剧,每天雷打不动地赶公交来听戏。
  观众席里,大多数是七八十岁的老人,年纪最大的90多岁。对这群老年人来说,到这里听戏和年轻人去音乐节追星一样。李隆勇把自己的手机屏保设置成了剧团的演员,还会在睡不着的夜晚,反复点开听戏时录好的视频,“听一听,心里就舒服些。”在陈英组建的微信群里,经常会收到老人们拍的照片,有时也可能是一句点评。“他们就像我们的父母一样。”陈英说。
  不过,观众席里还是有年轻面孔。他们有的是通过社交网络了解到这个民间川剧团的存在,将到这里看戏作为一种文化消费,“就和看电影、逛公园、约会一样。”来自中国美术学院的学生袁嘉婕则是把这里作为一个川剧团坚守与传承的样本在观察,她计划用一个月的时间在这里进行调研、搜集资料,而后提出自己的思考与建议。

希望更多年轻人
了解并爱上川剧

  三花剧团每天演出两个半小时,演员酬劳30元-60元不等。来这里的演员基本都需要其他商演或工作来维持生计,他们坚守的原因很简单,这里可以天天演。
  剧团的演员年龄大多在50岁左右,唯一的年轻面孔是90后尹若愚(艺名尹霜)。
  尹霜是泡在剧团里长大的孩子,家里三代唱戏,他甚至已经记不清自己是多大开始登台表演的了。“在我妈肚子里的时候,就和她一起上台;剧情需要一个婴儿的时候,我也就成了道具。”尹霜告诉记者,因为从小与剧团的长辈打成一片,他的心性比同龄人沉稳许多,上了几年学后主动提出要专职学川剧,于是正式入行出道。如今,他除了三花川剧院的演出,还在外兼职各种演出。
  川剧艺术是中华悠久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典型巴蜀文化的生动写照。关于川剧的传承,早已是老生常谈的话题。有时候想到这个话题,陈英就很伤感,“爱了一辈子的川剧,不希望在我们这一代断掉。”
  对于陈英来说,她当然希望更多人加入这个行业,将川剧传承下去。但她也深知,民营剧团的能力有限,“有时候有些年轻人来找我们拜师,我都推荐他们去考省市剧团,这样收入更有保障。”由于观众大多是老人,她也常常经历一些离别的故事,遇上熟悉的戏迷好几天没有出现,大概率也料到发生了什么。这样的事情经历多了,也会让她生出一些疑惑,“怎么才能让更多的年轻人爱上川剧呢?”
  在尹霜看来,川剧的传承不仅需要更多年轻人加入演员的行列,也需要更多年轻人加入观众的行列,“希望有更多年轻人去了解川剧、看懂川剧。如果能够静心地在台下看完一出戏,我相信他们看完、看懂后一定会爱上川剧。”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秦怡 周彬
  实习生 舒维真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