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乐至田园好风景,桑绿时节又逢君。4月26日-27日,中国(乐至)第六届田园诗会采风暨中国蚕桑文化诗歌会活动在资阳乐至县举行。两天时间,40余位诗人大咖先后来到高寺镇僵蚕产业园、红旗丝绸厂、东山镇蚕桑生产基地、蚕桑文化博物馆等地,徜徉于桑都田园,实地感受当地引人入胜的田园风光,以及蓬勃发展的蚕桑产业。
2017年,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携手乐至县委县政府,初尝“乐在蜀中,至善至美”的独特韵味。此后几年,双方一直为时代而歌,为发展喝彩,田园诗会影响力不断扩大,乐至先后被授予“中国田园诗歌之乡”“田园诗歌创作基地”。而田园诗歌大赛,更是让当地的“诗与远方”不断被邂逅。
作为“中国桑都”,蚕桑产业如何让乐至有“诗”也有“思”,记者在跟随采风过程中,不断寻找答案。
绿色,可以说是乐至的“底色”。在东山镇的乐至现代蚕业产业园,翠绿色的桑田一眼望不到边,蛙鸣、鸟叫不绝于耳。不远处,几名蚕农背着背篓,正在地里采摘桑叶。40余位诗人大咖徜徉于桑田之中,感受田园乡愁。
诗人王小四在接受采访时提到,“小时候跟着奶奶养过蚕,卖蚕茧交学费还历历在目。”采风最后,王小四有感而发,创作了诗歌《蚕的传说》,“想赖在乐至,不走了,你采桑,我养蚕。或者,我采桑,你养蚕。看春暖花开,日升月落,看春蚕如何吐丝,编织我们的爱情……”
“乐至不仅有‘丝’和‘诗’,还有‘思’。”成都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王国平称,因为一根丝,乐至走向了世界,成为丝绸之路的靓丽风景。因为一首诗,乐至回归了田园,成为直抵灵魂的精神慰藉。“此外,我还看到关于蚕桑种养与乡村振兴的思考。”
据乐至县蚕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建立“园区+龙头企业+专合社(家庭农场)+农户”模式,引进红旗丝厂等多家企业入驻现代蚕桑产业园,以“大园区+小业主”、“返租倒包”等模式带动发展蚕桑家庭农场、大学生创业主体、农家乐等新型经营主体。
当地给出了一组数据:2022年,乐至全县有桑园面积10万余亩,蚕桑基地乡镇12个,重点村100个,蚕桑家庭农场186个,养蚕农户2.1万户,产茧452万千克,蚕农茧款收入2.26亿元。
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乐至将坚持“立桑为业,多元发展”理念,按照“粮桑统筹,以粮为主,先粮后桑”的模式,统筹抓好蚕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主要从建设园区强基础、全链发展强工业、壮大僵蚕强特色、深化融合强品牌四个重点方面入手,持续推进乐至“中国桑都”建设走深走实,为全省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乐至贡献。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陈远扬 王祥龙 赵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