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6 品读-
A16品读
  • ·北大教授写《大地中国》给读者上“历史地理学通识课”
  • ·《大脑传》:一部宏大的脑科学史诗
  • ·第18届文津图书奖揭晓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大脑传》:一部宏大的脑科学史诗

《大脑传》

  日前,第十八届文津图书奖获奖名单揭晓,在19种获奖图书中,科普作品《大脑传》位列其中。
  大脑让人类成为万物之灵,而人类对大脑的深层次认识才刚刚开始。大脑,这个“已知宇宙中最复杂的物体”,吸引了人类历史上无数最聪颖的头脑去破解它的秘密。就让我们跟随《大脑传》,对“脑”这个神秘又重要的器官,一探究竟。
  《大脑传》探讨的问题是,数千年来人类对大脑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历程?以前的经验教训又是否能让我们更准确和全面地认识大脑?这本书既回顾了人类几千年来探索大脑艰难而激动人心的历程,又全面讲述了脑科学研究对计算机、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等领域的诞生和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堪称“一部宏大的脑科学史诗”。
  数千年来人类对大脑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历程?以前的经验教训又是否能让我们更准确和全面地认识大脑?书中提到,1655年,丹麦解剖学家尼古拉斯·斯丹诺提出了一个革命性的理念——“如果我们想要理解大脑的功能以及大脑的运作方式,而不单单是描述其组成部分,那么我们就应该将大脑视为一台机器,并拆解开来观察其如何运转。”斯丹诺的远见卓识深刻地影响了其后几个世纪的脑科学研究,并且是科学家对大脑这个非凡器官的认知能够取得显著进步的根源所在。
  在此后的350多年里,科学家们研究大脑的方式一直都遵循着斯丹诺的建议:窥探死亡的脑组织;对大脑加以研究;记录神经细胞(神经元)的电活动;甚至在最近,通过改变神经元的功能来诱发惊人的结果。
  关于有史以来人类对大脑认知的科学进展,神经科学家马修·科布教授在《大脑传》中介绍了几个世纪以来有关脑的发现,向读者展示那些超凡脱俗的智者(尽管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已被世人遗忘)是如何发现大脑是产生思想的器官并探索脑的运作机制的。
  神经科学家、清华大学药学院鲁白教授评价这本书说:“这是一部有趣而又引人思考的科普著作。它用有创意的手法描述了人类对大脑认识的历史,不仅展示了人类是如何一步一步理解自己大脑是如何工作的,还启发了我们未来该如何做脑研究。作者不仅知识渊博,而且对大脑的工作机制有着独到的见解,并常常迸发出一些闪光的思想。”
  人文社科领域的学者也对这本书赞不绝口。哲学家陈嘉映称赞这本书是了解脑科学过去与现状的“不二之选”。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马凌称赞《大脑传》是一本“精彩的科普书”。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实习生 刘珈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