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8 互动-
A8互动
  • ·四川人艺艺术总监董凡点赞“寻路东坡”
  • ·以“写作营”探索文学的更多可能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来自全国各地的几十名青年作家相聚成都

以“写作营”探索文学的更多可能

第三届华语青年作家写作营营员在简阳采风。

  写作营是一种全世界都甚为通行的文学活动形式,它给来自不同地方的作家们提供一个彼此交流的平台,助推文学发展。5月13日至15日,由成都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成都市龙泉驿区委宣传部、中共简阳市委宣传部主办,成都市文艺发展服务中心(《青年作家》杂志社)、成都市作协、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成都市龙泉驿区文联、成都市简阳市文联等单位承办的第三届华语青年作家写作营在蓉举行。
  李知展、邓安庆、王海雪、路魆、贾若萱、龚万莹、钱墨痕、严孜铭、李路平、葛小明、张象、陈萨日娜、袁甲平、卢鑫、加主布哈、李下、王亦北、范宇、林宗申等19位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作家,以及获得第八届华语青年作家奖的青年作家们,齐聚成都。在为期三天的写作营活动期间,四川省作协副主席、《四川文学》主编、小说家罗伟章和《小说月报》执行主编徐福伟作为指导教师,为青年作家们作了专题讲座。青年作家们还围绕青年创作开展了文学沙龙,在交流与分享中共享创作经验、探讨创作方向、探索创作可能。
  此外,青年作家们还前往龙泉驿区东安湖、龙泉山和简阳市规划馆及石钟镇前锋村、平武镇尤安村、平泉街道荷桥村等地采风,感知龙泉驿区和简阳市两地的历史人文、资源禀赋和发展脉搏,为创作以成都为大背景、以两地为主元素的文学作品收集素材、寻找灵感。

“互相启发、激活,照见彼此的亮点”

  参加本届写作营的青年作家们实力不俗,不少人取得过中国人民大学等高等院校的创意写作硕士学位,或者毕业于北师大与鲁院联办的作家研究生班或者鲁院高研班,还有的正在复旦大学中文系攻读创意写作硕士。有的是北大中文系硕士,现在武大在读博士。有的则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从事过电影编剧工作。这些青年作家绝大部分是90后。
  营员之一袁甲平1992年11月出生于广东揭东,毕业于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取得文学硕士,现在湖南一家出版社工作。参加第三届文学写作营,她感受颇深:“写作营对青年写作者而言非常重要,不仅仅因为在这里可以见到文学前辈,更重要的是,青年写作者也能够找到同道,能够抱团取暖。最近这些年有一个很流行的词语,叫治愈。在我的理解中,治愈就是我们通过某种东西,比如绘画、电影、音乐或者文学,确认我与另一个人必然相关并且休戚与共。写作营是个非常治愈的活动。”
  本次写作营导师之一、小说家罗伟章在所做的专题讲座中,分享了诸多关于文学的真知灼见,引发青年作家们广泛共鸣。袁甲平说:“罗老师说的‘真诚’,在我的理解中,就是在一个相对隔阂的年代里,我依然愿意对你剖开我的心。年轻的写作者在写作营中,与其说是相互学习,不如说是相互取暖,相互支撑,把堂吉诃德式的行为相互确认,认为这种行为意味深长,甚至提高到人的本质意义。就像老师们说的,人之所以需要文学,就是因为人很脆弱、人都会死,在全人类的范围内,我们都需要抱团取暖,需要相互确认甚至是相互‘欺骗’。在我的理解中,文学写的是生活的勇气。”
  营员卢鑫是重庆云阳人,毕业于川大。出生于1991年的卢鑫,已出文集《爬山虎骑士》、诗集《心灵史书》《不鼓自鸣》《年代野说》,有小说发表于《人民文学》。参加本次写作营活动,他对罗伟章老师的讲座印象深刻。“罗老师提到,我们要么以体验的方式生活,要么以虚构的方式生活。这一点我感触很深。他说,哪怕我们诚实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也会凸显或隐藏。于写作者而言,这或许是对叙述学的启示。我们的叙述,如何抵达真实?虚构本身即可成为真实。关键是如何‘成为’、以什么方式。我们的写作过程,笔下每一句话,就是尝试找到这样的方式。比如汲取不同学科经验,对日常生活的观看。虚构并非虚假,而应该是求真。”参加本次写作营,他感到收获很大:“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写作旨趣、阅读口味、生活经验,听不同作家分享,和写作同行交流,我觉得可以互相启发、激活,照见彼此的亮点。”
  郑小驴曾经参加过第二届华语青年作家营,这次作为第八届华语青年作家奖的获奖人,他也参加了第三届华语青年作家营的文学创作沙龙活动。在发言中,他真诚建议大家,一定要珍惜这个美好的平台,好好交流。“去年来参加的时候,我度过了非常美好的几天,大家成为很好的朋友,到最后都舍不得离开。”

“在文学之路与青年作家结伴而行”

  在现当代文学史上,简阳作家周克芹的乡土文学写作是一道不容错过的风景。他笔下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在成都简阳、在葫芦坝上依然馨香流芳。
  2019年,首届“华语青年作家写作营”在成都简阳启动,将写作营活动与华语青年作家奖融为一体。该写作营集结优秀的青年作家集聚成都,为优秀青年作家搭设一个走向更广阔文学世界的平台,助力青年作家成长与进步。在此前两届,阿来、徐则臣、谢有顺、裘山山等名家都曾担任导师,为营员们作专题讲座分享。
  《青年作家》执行主编、作家熊焱在沙龙上对前来参加写作营的青年作家们说,青年意味着梦想和未来,意味着未来无限可能:“虽然我已不是青年作家,但我是从青年作家走过来的。而且我们主办《青年作家》杂志,愿意在文学这条路上与青年作家结伴而行。”
  《青年作家》杂志副主编、作家卢一萍则勉励大家:“保持青年的锐气,写作上不要过早地把自己变得老气横秋。”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张杰实习生刘珈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