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喜德县且拖村茶叶产业园里,村民在采摘高山茶叶。
喜德县现代粮经产业园里,村民正在挖种在葡萄树下的土豆。
越西县新民镇的大棚田地。
5月24日,一场包含东西北中4条线路,覆盖凉山17县市的采访活动正式启动。包括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在内的近30家媒体,将镜头对准凉山帮扶一线,讲述乡村振兴新征程上帮扶干部的故事。5月25日至5月28日,北线媒体记者先后走进凉山普格、喜德、越西和甘洛4县,在帮扶的第一现场,数十名帮扶干部们讲述了自己与村子的故事。
在帮扶干部口中,产业和项目永远是重要的一块。为了建设好村子,帮扶干部都有一本自己的“生意经”。和公司老板的“生意经”不同,他们的“生意经”关注的是村民的钱袋子、村集体的账本子。帮扶干部们围绕当地特色,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培育了一系列产业,上马了一批项目。好的是,他们的“生意”很有市场,产品供不应求是常态。规模,成为限制他们更进一步的重要因素。
翻开这些帮扶干部的“生意经”,他们的“生意”以百万、千万计,但为了更进一步,他们仍在千方百计。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今年是泸州市龙马潭区和普格结缘的第七年,在普格县沙合莫村,来自龙马潭区的帮扶干部,做着培育优质鸡苗的“生意”。普格当地的螺髻山乌骨鸡是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的品种。不过,此前它的品种杂化,自身退化,种群骤减。帮扶干部们走进当地偏远地区,寻求品相好、基因正的螺髻山乌骨鸡来进行繁育,并在沙合莫村规划了一个占地超过百亩的乌骨鸡选育基地。项目第一期建设已经完工,占地面积45亩,预计今年6月基地就能全面开展运营工作。等二期项目实施以后,这里年出栏脱温鸡数量将达到80万到100万只。
鸡苗加工厂上马后,当地村民可从土地中收获超过市场价的租金,可来基地务工,还可以拿鸡苗回家养。鸡苗5个月左右就能养大,并且由运营公司统一收购,一只鸡能为村民带来的利润在30元到50元不等。同时,运营公司有一个“三个一块钱”的规定,鸡苗发下去一只,商品鸡收购一只,村集体都可以从运营公司处获得一块钱。拿到村里代养的鸡苗,村里每养一只,运营公司还会给当地农业农村局一块钱,作为保险基金以应付可能存在的风险。对村民和村集体来说,这是一个没有风险的“好生意”。
大凉山的自然条件好,产品好,是帮扶干部“生意”能做下去的一个基本保障。在普格县夹铁镇阿木村的大棚里,哈密瓜的甜度可以超过20,而市场上见到的哈密瓜甜度在16左右。这是一种难以用肉眼分辨,但却可以通过品尝直观感受到的差别,这是得益于当地充足的阳光,和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
除了做实物“生意”,大凉山的帮扶干部们还做旅游生意。在甘洛县团结乡瓦姑录村,有超过4000亩的梨树。当地借助梨树的“东风”将村子变成了景区,不仅每年梨花开、果实结的时候游人如织,甚至周末和节假日时,也成为甘洛及周边居民休闲的好场所。梨子成熟时,不仅可以卖鲜果,当地还和民营企业共同打造了梨膏加工车间。花开看花,梨熟吃梨。
帮扶干部们的“生意经”,除了鼓村民的钱袋子外,还有对当地的整体提升。在越西县陶家营村,来自浙江宁波的帮扶干部就负责这里的整体提升。
依靠当地的资源,村里发展起了包括民宿在内的各种产业。帮扶干部们还在做乡村治理的提升,“不能满足于现状。”这些来自宁波的帮扶干部说,对他们的工作是如此,对改善村民们的生活更是如此。“我们告诉大家,还要追求更好的生活。”下一步将怎么做,示范引领是他们给出的解决方案之一。
如何让帮扶干部的“生意”长久做下去?站在喜德县苹果种植基地里,来自宁波市海曙区的帮扶干部给出的答案是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
这里的苹果种植基地共1000亩,现已完成500亩的建设,预计今年就能产60万斤苹果,产值180万元。但在帮扶干部眼里,这些还不能完全将村民带动起来。为此,他们还在当地做起了养牛的“生意”。帮扶干部帮村民贷款买小牛并补贴利息,小牛由竞价企业和村民对接。牛圈由帮扶干部修好,若村民自己修好,也会对其进行补贴。养牛可能存在风险,帮扶干部解决保险,并全程提供养殖技术。最后,在市场端,如果村民不想自己卖,帮扶干部会进行保底收购。这样,给予村民适当的责任和风险,以增强其自我发展的能力。市场化仍是帮扶干部做这些“生意”时的共识。“如果走不了市场这条路,这样的项目我们是不做的。”
在喜德县干拖村的粮经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大棚里,架子上是葡萄,地里是土豆。人们一边为葡萄疏果,一边挖地下的土豆。
附近的老人说,过去村里没有产业,村子发展不好,走出去和别人闲谈都不好意思大声说话。几年前,帮扶干部来了,村里产业也发展起来了。年轻人出去打工,老年人就在家门口打工。大家富起来了,出去都有面子。以前村里没有楼房,现在是遍地楼房,家家户户都买车。村里人感谢这些帮扶干部,也珍惜这些产业。“锅里有,碗里才有;碗里有,筷子才能夹起来东西。”他们甚至用当地的谚语来表达他们眼中的帮扶。而对于帮扶干部带来的这些“生意”,他们的想法是,“要像照顾孩子一样照顾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