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9 特别报道-
A9特别报道
  • ·海拔最高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活态传承”
  • ·夺冠只是一个起点,用实力证明自己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西藏萨迦古代蓄水灌溉系统

海拔最高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活态传承”

萨迦古代蓄水灌溉系统的蓄水池。新华社发

  5月下旬,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萨迦县境内的冲曲河畔,一个个蓄水池犹如嵌在高原上的宝石,闪耀着耀眼的光芒。 这些蓄水池有数百个之多,大体采用敞口形式,由引水渠、池体和出水管网等组成,共同组成了西藏萨迦古代蓄水灌溉系统。
  萨迦古代蓄水灌溉系统至今仍然在使用的蓄水池还有400多座,惠及人口达30多万。它们仍然沿用着古代的工程形式和管理方式,其背后蕴含的科技、历史与文化价值依旧在推动着当地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活态传承”。

沿河筑建的开敞式引流蓄水池

  西藏萨迦古代蓄水灌溉系统地处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境内土多水少,水资源格外珍贵。因此,修建蓄水池灌溉似乎成了当地的必然选择。
  为了充分利用水源灌溉农田,从宋末元初开始,当地先民逐步建立起蓄水灌溉系统,主要覆盖了萨迦县、拉孜县等区域。
  地势高差大、地形复杂、地貌多样,加之气候干旱、水源稀少……萨迦县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给水利工程建设带来不少难度。为降低建造成本、节约运输损耗、提高灌溉效率,当地先民顺势而为,把一个个蓄水池建在了冲曲河沿线。
  按照传统习惯,当地把萨迦蓄水灌溉技术惠及的地方统称为“萨迦灌区”。在结构形式上,冲曲河在萨迦寺北面分成三道支流,由一座三门水闸控制,三道支流通向三汪蓄水池,其间亦各有一水闸控制,而这套灌溉系统周围也就成了水浇地。
  据了解,蓄水池大多为矩形,采用敞口形式,由引水渠、池体和出水管网等几部分组成。蓄水池外形则是根据不同地形的条件而决定的,大小不一。
  当地水利专家表示,相较于筑坝引水灌溉,开敞式引流蓄水池在相同蓄水量条件下所用建筑材料较省,投资较少。同时也便于水源的汇集与分配,方便沿岸居民取水灌溉;利于雨季汇集水源,有效分洪泄洪,减少灾害发生等。
  此外,蓄水池敞口晒水,可以使原本由融雪冰水汇集成的冰凉的池水,温度得到大幅提升,有助于青稞在高寒环境下茁壮成长。

因地制宜的独特三级管理模式

  河湖长制的雏形,在旧时的萨迦灌区已能见到。
  相关史料记载,萨迦古代蓄水池灌溉系统安排了两名专任官员协同负责,类似如今大家所熟知的“河湖长制”。专任官员主要负责上游水土保持、定期清理沉淀池及沉淀池至进水口的通道中的淤泥与杂物,每年定期对蓄水池进行安全检查,还要经常巡视该灌溉系统,解决用水纠纷等。
  此外,不同水闸的开关由水女(类似于现在的巡河员)操作,擅自开关水闸的人会受到严惩。水闸开关时,所涉每户会出一名代表,蓄水池一开闸,等在各自小水闸前的户民会打开通往自家小水渠的石板或木门。从专任官员到水女再到户民,这个灌溉系统形成了的独特三级管理模式。明清时期,灌溉系统的利用和管理体系已趋完善。
  萨迦县水利局相关负责人曾表示:萨迦古代蓄水灌溉系统的治水思路、结构形式、管理方式是最契合本地实际的,部分工程至今还在使用。在该工程的滋养下,日喀则已经发展成了“世界青稞之乡”,萨迦也早已变了样,道路宽阔通畅,高楼拔地而起……
  700多年前,在这高海拔、高寒地区,当地先民巧妙地建造了这一灌溉系统,不仅能够灌溉、抗旱,还能够防洪,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时至今日,这个高海拔地区的智慧水利工程,其科学技术、文化价值和管理经验仍然值得后世挖掘和借鉴。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苟春 宋潇 李佳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