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3 深读-
A13深读
  • ·“张迷”谢有坤:考证过程有诸多“顿悟”时刻
  • ·跑步带来快感 不只是“奇迹”还是科学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张迷”谢有坤:考证过程有诸多“顿悟”时刻

“张迷客厅”微博页面

张爱玲

  2023年5月24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了“张迷”谢有坤,就张爱玲对他的影响进行了一番对话。

历时5年研究不问值得不值得

  记者:从知道《上下其发》这篇文章的存在,到你判断它就是出自张爱玲之手,历经5年时间。为何需要这么久?
  谢有坤:我确实看到有人说,觉得研究5年太浪费时间了,或者怀疑这件事值不值得这样做。这让我想到张爱玲《惘然记》说“爱就是不问值得不值得”。我做这件事也没有考虑过要花多少时间、代价,只是凭爱好一股脑做下去了,因为我当时在建“张爱玲作品全文数据库”,要先完成这个,我才敢说是比对了张爱玲目前已知的所有作品之后得出的结论。2020年还发生了一件重要的事,张爱玲与宋淇夫妇上百万字的书信集出版了,我又决定要先读完、读透这部书,想看看张爱玲的书信中有没有线索,我不能放过这些可能性。就这样断断续续做着,不知不觉5年过去了,其间有很多灵光一闪的“顿悟”时刻,比如突然想通了一个谜团,那是最快乐的瞬间。
  记者:文学毕竟不像数理科学那么有比较绝对的答案。虽然你对《上下其发》的考证很严密,但好像也缺乏“一锤定音”的“铁证”。如果有其他学者对此文有不同意见,你会有怎样的回应?
  谢有坤:确实,张爱玲的作品和书信中都没有直接提到这件事、这篇文章和笔名,她本身是一个不喜欢用笔名的人,除非是在特殊情况下。她生前承认的笔名只有一个“梁京”,其他的笔名如世民、范思平,她都没有解释过。张爱玲本身也是一个含蓄内敛的人,她的生平和作品还有很多谜团未解开,随着时间的流逝,相关人证物证也在慢慢消失。我考证《上下其发》是基于目前已知的线索,全靠祝淳翔老师发现了稀见刊物《山海经》。如果以后有新史料被发现,或有新的研究意见发表,我当然很乐于看到。

从阅读三毛延伸爱上张爱玲作品

  记者:是怎样的契机让你开始读张爱玲?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读张爱玲?是如何阅读张爱玲?张爱玲在你的阅读世界里是怎样的位置、意义?
  谢有坤:我的阅读经验像交朋友,朋友会介绍朋友给你认识。我最早喜欢的作家是三毛,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从小喜欢看“未解之谜”“传奇探险”之类的书,相信很多人的童年都有这份好奇心。我读到三毛在沙漠生活的记录,又得知她过早离世,十分惊叹,也有不解,就忍不住找她全部的书来看。读完三毛,知道她很喜欢《小王子》《红楼梦》和张爱玲,便又找来看,从此迷上了张爱玲,所以是三毛把张爱玲介绍给我认识的。大概是在高中的时候,张爱玲遗作《小团圆》出版了,引起广泛的讨论,报纸杂志上到处都有她的名字和作品介绍,我就想把她全部的书找来看。但这并不轻松,三毛的书都是好多年才买齐的,那时候我只是个穷学生,也不懂网购,找书的过程就是一个慢慢认识张爱玲的过程。找到一本就读一本,没能按她作品的创作时间顺序来阅读,这反而更使我好奇,因为发现她前后期作品的风格大不相同,不同体裁也有差别,散文里的她好像很近,写小说的她又好像很远,为解开这些疑惑,我又开始找书,回忆她、研究她、评论她的书都会找来看。现在,张爱玲依然是我阅读世界里的重心。也许有一天,张爱玲也会像三毛一样,让我读到可以放下了,成为阅读经验里永恒的一部分。就像多了两副眼镜,可以随时随地用她们的眼光看世界。很多作家的“眼镜”都有改善“近视”或“老花”的奇效,帮助拓展地平线,找到最适合你的“眼镜”就好了。张爱玲的“眼镜”是能让我看出3D或VR效果的。
  记者:你对张爱玲的理解,让人感觉甚至不亚于一些专业做文学研究的文学圈资深人士。你现在从事的工作,是跟文学研究相关的吗?
  谢有坤:我学过新闻专业。目前是自由职业状态。这也让我有时间静心做一些张爱玲考证,就相当于解谜,找证据推导出真相。每个人读张爱玲都会有自己的理解,我是习惯用她自己的话来解释她自己的作品,微博上分享的往往也是这些内容。我比较擅长收集整理资料,对感兴趣的事记性比较好。

开“张迷客厅”最初是为获取张爱玲资讯

  记者:你曾说自己开“张迷客厅”这个微博账号的目的跟看到张爱玲的假语录泛滥有关。在你看来,张爱玲的假语录如此多,原因何在?
  谢有坤:我开微博的原因是为了获取张爱玲资讯,后来变成分享张爱玲资讯。打假张爱玲语录事件,可能使人印象深刻。很多人知道张爱玲,也只是知道她的一些“奇”事或标签化解读,没有认真读过原著,看到网上一些假语录,无法甄别,跟风传播。还有一些写“唯美传记”的作者,擅长取一个好听的书名与小标题,引述材料不加以考证,将事实与自我想象混同,又穿插着大量空洞无意义的好词好句。有些人读了这种类型的张爱玲传记,也会把里面的句子当作张爱玲的话来分享。
  记者:对你来说,吸引你一直阅读张爱玲的作品,到底是怎样的魅力?
  谢有坤:大概有三点:一是写得好。她是个承前启后的文学天才,作品字字珠玑,有自成一体的独特文风,可供人学习的地方太多太多。笔下人物真实可感,行动对话都恰如其分,人性人情挖掘得很深;她还兼顾时代气氛、社会背景,写衣食住行都不脱离实际,甚至可以当作历史、百科来读,使人受益。二是态度真。她始终关切人性最基本的需求,尊重事实,不写简单意义上的“好人”“坏人”,而是写出了老实人的小奸小坏、一些恶毒人也有真情实感。她可以同时看到事物的正反面,比如看见一只羊在偷菜吃,她既想告诉店家减少损失,又嫌羊吃得太慢错过机会。所以她也会客观审视自己,把那些自私冷漠、天真傻气、窘迫难堪的瞬间都坦诚写出来,使人感动。三是变化多。她是一个求新求变的作家,文风有时华美绚烂,有时平实朴素,有时苍凉凝练,都有独具一格的美。她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喜欢不断挑战自己、超越自己,好多小说都改写了几十年,写了短篇又写成长篇,有了中文版又写英文版,这是一种“工匠精神”,用心写了一辈子,令人敬佩。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