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3 要闻-
A3要闻
  • ·五个维度解码四川新型工业化之路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省委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精神

五个维度解码四川新型工业化之路

  产业强则经济强,产业兴则区域兴。
  6月19日,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举行。全会专题研究“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审议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这次全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6月20日,在省委举行的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新闻发布会上,省委新闻发言人、省委常委、秘书长陈炜说。
  此次全会主要任务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牵引,大力实施“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奠定坚实基础。

影响深度
科学回答四川现代化产业体系
“是什么”等重大问题

  从影响上看,此次全会对于支撑四川加快由经济大省向现代化经济强省全面跃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当前,四川肩负全国经济大省和国家战略大后方的地位作用,同时也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向中后期转型推进的关键阶段。
  全会体现了省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高度政治自觉,也体现了省委站位国家全局谋划推进四川现代化建设的强烈使命担当,以及省委把握时代发展大势的远见卓识。
  例如,全会强调,要把国家所需和四川所能结合起来,强调要发挥四川产业门类齐全、基础较好的优势,加快打造产业备份基地,更好维护国家产业和经济安全。
  “这是省委心系‘国之大者’,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务实举措。”陈炜说,全会还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演进趋势,抓住推动四川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的关键要害,聚焦解决全省传统产业大而不强、新兴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产业集群化程度较低的问题,强调要大力推进工业兴省、制造强省,着力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备受关注的是,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决定》将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突出新型工业化,明确了构建四川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总体要求、主攻方向、发展目标、重点举措和支撑保障,科学回答了四川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什么”“建什么”“怎么建”等重大问题。
  “这是我省推动新时代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必将有力塑造四川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陈炜说。

思考广度
塑造四川高质量发展
新动能新优势的长远之策

  如何构建服务国家全局、体现四川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具体工作千头万绪,各地情况也千差万别,需要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发布会上,省委副秘书长张道平分析说。
  一方面,四川在全国产业发展格局中举足轻重。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三线’建设为我们奠定了雄厚的产业根基,赋予了我们建设国家战略大后方的重大使命。”张道平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四川产业体系日臻完备、产业能级不断壮大,电子信息、食品饮料产业已分别迈上万亿元台阶,装备制造、先进材料、能源化工产业正加快向万亿级产业迈进,动力电池、晶硅光伏、钒钛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态势强劲,“这些都是我们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优势和底气所在。”
  但同时,四川全省工业占比过早过快下降,产业层次总体偏低、转型升级步伐较慢的问题较为突出。对此,张道平拿出了一组数据:2022年,全省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仅为14.7%,入围中国制造500强企业只有12家、中国农业产业化头部企业100强只有6家,还没有入围服务业100强榜单的企业。
  “可以说,这个坎迈不过去,我们的产业体系就是建立在‘空中楼阁’上!”也因此,在张道平看来,此次全会立足实际、着眼长远,“这是在新时代新征程塑造四川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长远之策。”
  路径既明,张道平表示,下一步,全省将从增添新动能、培育新主体、集聚新要素、发展新模式上下功夫。“我们坚信,只要全省上下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一锤接着一锤敲,四川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他说。

布局角度
统筹部署
三次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

  “在《决定》起草中,我们把握了五个方面。”发布会上,省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李文星透露,《决定》的出台,是在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入落实省委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围绕“扬优势、锻长板,促创新、增动能,建集群、强主体”铺排重点工作。
  据李文星介绍,《决定》在产业体系构建上聚焦工业兴省制造强省,按照“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的思路,明确制造业及智能化绿色化的工作重点,统筹部署三次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在动能培育上聚焦创新驱动引领,发挥四川科教大省优势,一体部署加快产业技术创新转化、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强化教育人才基础支撑等工作等。
  同时,在《决定》起草中,起草组了解到市(州)、部门、企业的关注重点和有关诉求。
  比如,区域布局方面,坚持统筹全省“一盘棋”和调动各地积极性相结合,加强重点产业区域布局省级统筹,鼓励各地走特色发展之路,着力构建“大产业、细分工”格局,防止一哄而上、一哄而散;深化改革方面,注重吸收借鉴发达地区经验做法,推动园区“亩均论英雄”评价、新区和开发区集成授权改革试点、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等。
  此外,在强化政策支撑上,《决定》突出精准有效、系统集成,打出一套政策“组合拳”,着力提升政策的可及度、直达性和各方获得感。

发展厚度
把握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推动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整体效能

  具体到推动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上,省发展改革委主任代永波在发布会上表示,此次省委全会把握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对全省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作出部署,推动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整体效能。
  其中,在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方面,四川将抢抓“东数西算”机遇,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国家枢纽节点,做优做强国家级天府数据中心集群,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供多样化、实时性、高可靠的算力支撑。
  “促进数实融合,重点是要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代永波说,四川将深入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建设一批高能级数字产业集聚区。深入推进“上云用数赋智”,实施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全覆盖行动,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打造一批“数字领航”企业、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优秀场景,推动产业乘“云”而上、借“数”转型。
  在促进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方面,代永波表示,“两业融合”水平不高一直是四川产业发展的突出短板,制约了全省制造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对此,全会提出,要深入实施服务业赋能融合计划,加快培育融合发展主体,建强融合发展平台,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链条延伸、技术渗透、业务关联,促进制造业向“制造+服务”全面转型。
  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方面,四川农业物产丰富,但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不高、产品附加值较低,农业综合生产效益亟待提升。
  对此,全会提出,要坚持农业生产供应链、精深加工链、品牌价值链“三链”同构。
  “我们将制定实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行动方案,统筹推进农业产业全链条升级。”代永波举例说,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升行动,培育引进龙头企业,着力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创建打响“川字号”农产品品牌,培育“天府粮仓”等省级公用品牌。创新销售渠道,完善流通体系,融入“川行天下”等市场拓展活动等。

支持力度
实施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行动
并配套出台行动方案及支持政策

  针对全会提出的实施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行动,经济和信息化厅厅长翟刚表示,此次全会就推进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作出具体部署,并将配套出台行动方案及支持政策,对此,省级各部门加大支持力度,强化要素支撑,拿出真金白银、真招实招,支持产业关键领域发展和重大任务落地落实。
  整体上看,计划到2027年六大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全要素生产率明显提升,力争营收规模在2021年基础上翻一番。
  具体到举措上,翟刚举例说,在锻长板、扬优势上,将对标世界先进,在新型显示、航空航天装备、清洁能源装备、动力电池等10个具有领先优势的领域实施“珠峰攀登”,打造一流产业,集中攻关和掌握一批与国际先进并跑或领跑的核心技术,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优质企业。
  同时,加快发展新兴领域,坚持提升传统产业与壮大新兴产业相协同,让四川制造的老底子焕发新活力,形成新优势。
  在促创新、增动能上,着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积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能源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实施产业“新赛道”争先竞速行动,通过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交叉融合、叠加裂变,不断拓展发展新空间、塑造新优势。
  在赋数智、提能级上,全面实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技术改造全覆盖。全面开展工业企业安全环保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培育一批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绿色工业园区和绿色供应链,持续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
  在强集群、韧链条上,开展先进制造业集群梯度培育,实施强链补链工程,发布补短板、锻长板重点项目清单,补齐建强50条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稳定水平。
  在促融通、强主体上,深入实施“贡嘎培优”行动计划,加快打造世界500强工业企业和中国制造500强企业。在六大优势产业领域打造一批领航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支持龙头企业发挥“链主”作用,引领带动中小企业链式协同发展,深化“天府益企”“万人助万企”服务,着力培育一大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更好促进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局面。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杜江茜 秦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