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6 品读-
A16品读
  • ·纪录片《走近大凉山》出版成书
  • ·重识孙犁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续写“未完的凉山之旅”

纪录片《走近大凉山》出版成书

《走近大凉山》

《走近大凉山》内页。

  2021年4月,由中国外文局解读中国工作室与南京和之梦联合出品,日本导演竹内亮执导的纪录片《走近大凉山》全网上线,瞬间火遍国内外。此后,这部纪录片又登上了高铁,约1.6亿名乘客在旅途中观看了这部影片。时隔两年,经过重新采编、整理,这部纪录片从影像被转换成文字表达方式,以纸质书的形式,2023年6月由译林出版社出版。

向全世界讲述大凉山故事

  在纪录片中,竹内亮时隔10年重返大凉山,从一个外国人的视角,真实记录了凉山发生的巨变。此行,他们探访了布拖县双河小学、万达爱心学校男子足球队、俄木一家,还走访了悬崖村,拜访易地搬迁居民的新家。平静而真实的镜头语言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跟着制作者一起走了一趟大凉山。观众在社交媒体以及视频的评论区留下文字,其中,有凉山本地人,有在凉山扶贫的干部,有支教老师,还有更多的是想要去凉山看看的普通人。大家的表达和纪录片一样,平实而感人——感谢导演把真实的凉山带入大众视野;感谢让大家看到扶贫工作者、支教老师的付出;还有的说看着看着就哭了……除了国内的视频播放平台,在国际视频播放平台YOUTUBE上,《走近大凉山》也获得超500万的播放量,有日本网友称:“看到孩子们说自己的梦想是音乐、舞蹈、足球、演员,但有钱时希望把钱捐给学校时,我潸然泪下。”也有人在看完片子后称赞中国的扶贫政策,一部纪录片把不同地域的人们联结到了一起。
  当然也有更多观众感到意犹未尽。在纪录片里,俄木一家、凉山皇马足球项目中的足球小将、双河小学的学生等人,还有竹内导演因为崴脚而没有登顶的悬崖村,都让观众产生了极大的好奇。2021年节目播出后,译林出版社便与纪录片制作方取得联系,双方达成一致:将这部纪录片拓展成一本书,一方面是片中有太多未讲述完的故事牵动着观众的心,另一方面凉山的变化以及这里的梦想值得传播到更多的地方。
  与版权方确定写作方案之后,2022年初,撰稿人哈妮便启程奔赴凉山,开始了新一轮采写。她前往布拖县,与纪录片中俄木拉哈的母亲文古女士一起爬了悬崖村,深入了解她的人生经历,也知悉了孩子们学习、生活的现状。虽然距离拍摄仅仅过去了不到一年时间,太多的人事都发生了变化,但是梦想的力量仍旧回荡在这片大山之中。

鼓励孩子有梦想要说出来

  在纪录片《走近大凉山》中,俄木一家备受关注,爸爸俄木与妈妈文古的发言令观众惊讶,大家都纷纷表示两人太“清醒”了,很有见识。撰稿人哈妮特地对文古进行了专访,得知她幼年接受资助才有了上学的机会,又因为家贫不得不辍学。成年后曾外出到江苏苏州打工,后因为身体原因回到凉山。就是这样经历过不少生活波折的女性,在面对新奇世界时仍充满了探索欲,在得知撰稿人要来凉山,并且要去悬崖村时,她积极地表达了想要同去的愿望。在山下的饭馆遇到抖音网红时,她雀跃地跳起来。现在文古在县城里找了一份工作,与在此处上学的孩子们作伴,她和丈夫都希望孩子们能继续学业,将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在片中备受瞩目的还有皇马俱乐部和昭觉县的合作项目,那群热爱足球的彝族少年同样牵动着大众的心。如今这批孩子仍然坚持着自己的足球梦。土比土布、阿作伍勒、吉牛木牛三位队员写下了对足球的喜爱。因为足球,他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身体强壮了,越踢越自信,“多练一下就觉得离梦想近了一点”。也因为足球,他们去了成都、攀枝花、西昌等地。反过来,山外的世界也让他们更喜爱与珍惜足球。
  在片中,竹内导演曾鼓励孩子们说出梦想。在整个“大凉山”项目里,梦想一直是关键词。徐亮是《走近大凉山》纪录片的策划人也是摄影师,他在本书中讲述了这个项目从成型到落地的点点滴滴。他筹备这个项目如此执着,缘于他的一段支教经历。2017年,在国外留学的徐亮回国过暑假,与友人骑行至明永村时,看到了村民们为支教老师马骅树立的纪念碑,深受震撼。在此之前,国外的见闻常使他感到自己对祖国了解甚少。于是,2018年毕业后,他便来到了布拖县双河小学支教,纪录片中的俄木拉哈就是他班上的学生。在这里他度过了难忘的一学期。学期结束时,他犹豫是否要继续支教,但他想如果能为这里的孩子拍一部纪录片,或许会比他——一个非专业教师留在这里支教意义更大一些。于是,便有了这部片子。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