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 要闻-
A1要闻
  • ·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 ·全民健康迎大运 成都举行环城绿道欢乐跑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引领生态文明建设纪实

  

□人民日报记者 赵永平 刘毅 王浩
  盛夏时节,万物荣华,大美中国,江山如画。
  云南洱海碧波万顷,不远处苍山青翠。8年前洱海湖畔,习近平总书记留下“立此存照”的约定,殷殷嘱咐:“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
  系统治理生态环境,全流域加强保护修复,如今苍山洱海风光更加绮丽。
  陕西秦岭群山巍峨,清泉映碧翠,一脉承古今。3年前秦岭深处,习近平总书记迎着清冽山风举目远眺,语重心长:“生态文明建设并不是说把多少真金白银捧在手里,而是为历史、为子孙后代去做。”
  牢记嘱托,当好秦岭“生态卫士”,秦岭陕西段生态状况评价为“优”“优良”等级面积已首次超过99%。
  山一程,水一程,情系“国之大者”。从东南沿海到黄土高坡,从东北平原到青藏高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走到哪里,就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讲到哪里,对生态文明建设念兹在兹,倾注巨大心血。
  2018年5月,党中央召开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正式确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系统阐释人与自然、保护与发展、环境与民生、国内与国际等关系,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达到新的高度。
  思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新时代十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阔步新征程,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话语激荡人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神州大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人心,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根基,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思想领航——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思想是历史的航标。
  大河奔涌,九曲连环。今年4月1日,黄河保护法正式施行,为保护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提供更坚实的法治保障。
  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黄河保护治理的每一步,都离不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
  5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运城市考察时强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从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永续发展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黄河流域各省区都要坚持把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作为谋划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准线,不利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事,坚决不能做。”

(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