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开凿人工运河破岗渎遗址。
运河边的驿站。苗怀明摄于扬州高邮
江苏淮安运河闸口。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张杰张峥边雪
南京摄影报道
运河之上,南来北往,水光荡漾,人心跃动。
大运河跨越了不同的地区,跨越了不同的方言,成为一个交融的纽带。大运河不仅是一个巨型水网,滋养了两岸的人民,还促成了大量文学经典的诞生。
细数中国“四大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中一些家喻户晓的“名场面”,你会发现,不少情节都与大运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片段以不同的方式流动着运河之韵。
当代小说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徐则臣说:“假如没有大运河,可能这四大名著不一定有问世的机会。这些经典文学作品的存在,成为我们感受大运河流域广袤场景、了解大运河风物的绝佳窗口。”
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与大运河关系最为密切。不管是《红楼梦》小说里的风物、风情,还是曹雪芹本人的出生地和少年成长地,都关联着“大运河”。现实生活也映射进曹雪芹笔下,京杭运河沿线城市苏州、扬州、常州、北京,成为《红楼梦》里重要的地理空间元素。小说中人物说的方言俚语,则涉及北京、苏州、宿迁、扬州等地。
翻开《红楼梦》,扑面而来的就是大运河:“按那石上书云: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有城曰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阊门是苏州城八门之一,阊门一带是清代苏州全盛时最繁华的商业街区,也是大运河南段集富贵之地。阊门附近五河辐凑,上塘河是京杭运河故道,如今在上塘河畔可以看到“中国大运河遗产点”的遗址标牌。
《红楼梦》尾声一幕在毗陵驿,宝玉大雪中与父亲贾政拜别。毗陵驿是一个实际地名,位于现在常州老西门古运河北岸。毗陵驿最早设于南唐时期,元代设铺递,为传递公文的差役和官员途经本地时停船休息或换马住宿,是旧时江南大驿之一。
《红楼梦》里,林黛玉也是一个“运河人”。林黛玉本是苏州人,因父亲任巡盐御史之职而生活在扬州。林黛玉一生两次出远门,都与大运河密切相关:“抛父进京都”——在老师贾雨村的护送下,从扬州启程坐船北上,投靠京城舅父家。从这个角度来说,不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而是“大运河漂来一个林妹妹”。之后,因为父亲林如海去世,林黛玉又在贾琏的陪伴下经运河坐船回家料理丧事。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运河人”。由于皇宫里每年要用大量丝织品,明清时期朝廷在江南设立了三大织造:江宁织造、苏州织造与杭州织造。三大织造共同经营江南地区的丝绸产业,负责为宫中督造和采办丝织品和绸缎。其中又以江宁织造最为出名,重点负责皇帝的部分御用物品。“这些官办的丝织品怎么运往北京呢?必须是大运河。他们执有大运河特别通行证、护照。我们博物馆里就保存有这样的文物。”南京江宁织造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黄晨说。
曹雪芹少年时代随祖父曹寅在江南生活,运河文化也流经了曹雪芹,流进了他的作品里。“对于曹雪芹来说,称得上是兴也运河,衰也运河。生也运河,死也运河。”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苗怀明说。
明清两代,江苏淮安极其发达。漕运总督和河道总督先后把总督府衙设置在江苏淮安,作为全国漕运、河道治理事务的指挥和管理中心。“之所以将漕运总督衙门设在淮安,是因为这里是大运河与淮河的交叉口,黄河夺淮入海,更是淮河、黄河与大运河的交叉之地。康熙皇帝南巡,乾隆皇帝南巡都要到淮安,这个地方相当于中国的一个命门。”苗怀明说。
《西游记》的故事主线虽然不在运河畔,但作者吴承恩却是毫无争议的“运河之子”。吴承恩生长在淮安河下古镇,该镇是大运河沿线的重镇,曾是清朝特派盐运使驻地。除了长期在淮安生活,吴承恩晚年创作《西游记》时也是在淮安。最早记载吴承恩作《西游记》的是明代天启《淮安府志》,该书描述吴承恩“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清雅流丽,有秦少游之风”。
《西游记》的创作一定程度汲取了“漕运之都”淮安的营养。从小在运河边长大,听南来北往的故事,无疑给了吴承恩瑰丽的文学想象力。“如果说运河在江南演奏的是《好一朵茉莉花》的话,到了淮安一带,河流的旋律则变得格外凝重。”苗怀明说。
吴承恩生活的明代是这段运河漕运最繁忙的时期,也是这座城市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在《西游记》中可以窥见许多商业繁荣的产物,如邸店、客舍,《西游记》的故事发生在唐代,唐代是没有邸店和客舍的,但吴承恩所生活的明代城市,经济相当发达,运河南北通达滋生了这类生意的发展。《西游记》第八十八回中,“百货通湖船入市,千家沽酒店垂帘”描写的是天竺玉华州繁华热闹的场面,而现实中吴承恩是没去过天竺玉华州的,这场景也不像古代南亚,更符合明代的运河城市风情。
对于《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到底是哪里人,至今仍有争论,比较普遍认为他是江苏兴化人。兴化位于里下河腹地,也是因运河而繁荣的城市。只有对水边生活极为熟悉的人,才可能把水泊梁山的聚义生活写得如此地道。如今,在江苏兴化还设有专门奖励长篇小说的“施耐庵文学奖”。
大运河作为一条人工开挖的河流,它的开凿必须要依托于大江大河,同时也需要沿线的湖泊和地下水给它提供补充。这些湖泊和河流在当时被称为“水柜”,即蓄水池的意思。小说中的“水泊梁山”原型地是大运河山东济宁段中非常有名的水柜。梁山作为京杭大运河上南北往来的必经之地,无疑为落植梁山泊的水浒故事的创作与传播,乃至《水浒传》的成书发挥了重要作用。
“施耐庵曾参加苏州张士诚为首的元末农民起义,起义失败后,施耐庵在运河一带隐居写出了《水浒传》。”扬州大学教授、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研究员潘宝明说。在《水浒传》问世之前,“水浒戏”早已是元杂剧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浒故事借助大运河通航带来的人员往来、艺术交流,在运河两岸广为传播。施耐庵的创作能成功,跟这些在大运河沿线流传的水浒故事分不开。
《水浒传》重要故事发生地集中在山东济宁和泰安一带,这一带在元代京杭运河贯通后成为漕运的重要节点。此外,还有十余个北方运河城市地名:沧州、汴京、孟州(焦作)、高唐(聊城)等。虽没有确切资料证明施耐庵在北方的运河城市生活过,但京杭运河通达南北,各区域文化、故事随着河上往来的人们进入了不同城市。
三国是风起云涌的时代,在隋朝就已经将“三国”故事以文艺表演的形式展现,隋炀帝看的水上杂戏就有对曹操和刘备的演绎,内容也多以褒刘贬曹为主。到了唐、宋时期,三国戏曲依旧经久不衰。元至明初各类三国剧目更是不胜枚举,现有资料可考的元明时期流传三国戏曲版本就有超过60种。
罗贯中的家乡目前还不确定是否在运河城市,有杭州说、清徐说、东平说和祁县说,但有一说似乎越来越被接受:他是山西人,14岁时随丝绸商人父亲从山西到了江南。他也曾投靠在农民起义军张士诚麾下,与施耐庵相识,并拜施耐庵为师。后张士诚降元,罗贯中返回山西。短暂归乡后又回到江南。
《三国演义》中运河城市贯穿其间:割据势力中刘岱所在的兖州、袁术所在的扬州都是南方运河城市;“名场面”发生的徐州、邯郸等则是北方运河城市。“《三国演义》与大运河最紧密的关系,不在于作者是不是运河人,而在于这部小说原型人物与大运河的真实联系。”苗怀明说,“东吴孙权与运河有着密切的关系,运河哺育了三国鼎立之东吴,造就了六朝的繁华。占据南京的孙权,北面面对着波涛汹涌的长江,东边不远的镇江一带是长江的入海口,西边是水势同样凶险的秦淮河,于是他率领部下在句容茅山以北开凿了一条延绵十五公里的人工运河,将太湖水系与秦淮河贯通,这就是破岗渎,也是中国最早的运河之一。破岗渎西接秦淮河,与建康城相连;东接江南河,与长江和太湖流域相通,作为连接建康城与太湖流域的生命线,承担起东粮西运、商旅交通、军资调配、水利灌溉等作用。从此,来自三吴一带的粮食等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建业(南京),江南被整合成一个内部有着紧密联系的地域而存在。”
正是因为孙权修建运河之功,南京从长江边上的一个小镇,一跃成为繁华的六朝古都。“光有地势之险还不足以为据,要想成为一个王朝的都城,必须聚集大量的人口,要聚集大量的人口,必须有足以养活这些人口的粮食,当时南京附近的农产还撑不起一座这样的都城。如果没有运河提供的雄厚物质基础,六朝的风流传奇只能停留在想象中。”苗怀明说。